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50篇 |
地质学 | 407篇 |
海洋学 | 37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即测斜)能直接反映土体或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是高风险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测斜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测斜监测的作业要点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3.
倾斜基岩上的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离心模型试验对工程中被颇为关注的带有与边坡走向一致的倾斜基岩面,且在该基岩面存在软弱夹层的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并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边坡失稳时,紧贴岩面的软弱夹层就成为滑动破坏面,因而边坡整体沿基岩面向下滑动,且侧向水平位移各处基本一致,表现出典型的平移滑动破坏模式。将稳定安全系数的实测结果与按平移滑动破坏模式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后发现,两者相当地吻合,证实了按平移滑动破坏模式所作的极限平衡分析,能良好地预测边坡平移滑动破坏情形下的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系统分析了岩盐单井水溶开采的特征, 应用弹性圆薄板理论对溶腔覆岩关键层进行分析, 推导出了溶腔覆岩层下沉变形微分方程和溶腔覆岩关键层上的载荷计算式, 并对溶腔覆岩关键层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 推导了溶腔覆岩关键层初次破断距计算式, 建立了适用于岩盐单井水溶开采溶腔覆岩关键层判别的判据式, 是对以往关键层理论研究成果的补充, 为关键层理论应用于岩盐单井水溶开采溶腔覆岩移动规律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最后, 对岩盐单井水溶开采覆岩控制研究内容和关键层理论在其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煤矿开采导水裂缝发育高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开采形成的导水裂缝,一旦波及煤层上覆水体,则会导致水流入或溃入井下,直接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在总结分析现有导水裂缝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理论推导的方式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导水裂缝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覆岩性质等因素的关系,明确了导水裂缝高度与采厚的平方根存在正比例关系。指出当基岩上覆有粘土冲积层或其他类似岩层时,极限曲率增量与岩层物理性质、厚度的关系对确定导水裂缝高度具有重要作用,当粘土冲积层厚度不小于2倍采厚时,粘土冲积层内下行裂缝穿透粘土层的可能性小,为特定条件导水裂缝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Rayleigh面波勘探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频散曲线反演地层厚度及横波速度,而不同模式的频散曲线对横波速度和层厚的敏感性不同。通过求取介质参数变化10%后与参数不变化时的二组频散曲线的差值,得到各阶模式的频率~相速度差曲线,分析了Rayleigh面波各模式频散曲线对横波速度、层厚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基阶模式对于浅层的横波速度和层厚比较敏感,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较窄的频带范围内。而高阶模式对于相对较深层的横波速度和层厚比较敏感,且频率范围分布较大,敏感性强的频段分布比较分散。研究结果可以为Rayleigh面波多模式联合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因为克里金插值方法考虑了样本的空间统计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地层建模。但对于地层尖灭、缺失等不连续地层情况,常用的克里金方法(如普通克里金方法)通常给出较为平滑的地层厚度估计结果,在地层分布边缘的局部范围内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针对不连续地层,提出一种采用指示克里金和普通克里金相结合的地层厚度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指示克里金方法估计地层分布范围,然后采用普通克里金方法估计分布范围内的地层厚度,并根据估计标准差来评价地层厚度的不确定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上海长江隧道的地层建模,通过交叉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地层分布边缘的局部范围内能明显改善地厚度估计结果,标准差降低了15%~18%,得到了比普通克里金和线性插值方法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地层厚度估计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