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7篇 |
免费 | 3421篇 |
国内免费 | 58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247篇 |
地质学 | 17899篇 |
海洋学 | 99篇 |
综合类 | 918篇 |
自然地理 | 1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58篇 |
2023年 | 415篇 |
2022年 | 481篇 |
2021年 | 524篇 |
2020年 | 500篇 |
2019年 | 558篇 |
2018年 | 502篇 |
2017年 | 670篇 |
2016年 | 793篇 |
2015年 | 786篇 |
2014年 | 1035篇 |
2013年 | 799篇 |
2012年 | 1055篇 |
2011年 | 939篇 |
2010年 | 875篇 |
2009年 | 723篇 |
2008年 | 662篇 |
2007年 | 730篇 |
2006年 | 667篇 |
2005年 | 595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526篇 |
2002年 | 494篇 |
2001年 | 540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473篇 |
1998年 | 464篇 |
1997年 | 444篇 |
1996年 | 401篇 |
1995年 | 314篇 |
1994年 | 250篇 |
1993年 | 184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通过中国东北地区浅戍低温热液矿床的综合特征研究,将矿床的分布划分为德尔布干、呼玛、小兴安岭和吉东4个矿集区,根据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确定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混有岩浆水;戍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和戍矿岩浆-流体系统;多数矿床形成于中低温、中浅成环境,个别矿床成矿温度高、深度大,显示了斑岩型或造山型与浅成低温溶液型成矿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厘定大规模成岩成矿时间为130Ma左右,构造环境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的挤压-伸展转变体制,并以矿集区尺度的CMF模式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岩浆-流体系统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2.
153.
应用壤中气汞量测量找金的效果——以湖南青京寨、三德堂金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青京寨和三德堂分别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残积红土型金矿床。地表存在较厚的残(坡)积覆盖层,应用壤中气汞量测量法寻找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区内气汞异常带及其峰值与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利用这种对应性并结合区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施工适当的工程进行验证。在青京寨对6条气汞异常带进行工程揭露验证,各带均发现含Au蚀变带。三德常矿区圈定的金异异常与气汞异常基本一致。壤中气汞量测量法不仅适有于寻找中代温热液型金矿床,而且也适于寻找刚化残积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4.
近年来胶东栖霞大霞址断裂南段发现了多个金矿床。文章从蚀变带特征、矿体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金矿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分析总结了控矿因素;通过与典型矿床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区金矿床类型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与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结合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沉淀、富集等的认识,对大霞址断裂金矿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55.
156.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水化学类型HCO3-Ca型水分布最广,碳酸盐岩的地下水中Fe3+平均含量最低;变质岩中硫酸型(包括复合型)的地下水中Fe3+的平均含量最高,对Fe3+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中Fe3+含量赋存具以副井及其外围地区为中心高浓度分带性。 相似文献
157.
根据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磁异常与金矿体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垂向分带规律,归纳出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8.
159.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全岩矿化岩浆铜-镍-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区受控于康古儿—黄山韧性剪切带北东段的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该矿床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区范围内现已发现3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目前只对一号岩体进行了勘探评价,已探明控制储量达大型规模。文章基于对一号杂岩体的矿床地质特点及其化探和物探特征的总结,试图建立该大型铜镍矿床的找矿评价模式。一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角闪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赋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矿床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Cu-Ni-Co矿床,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的特征。岩体m/f介于3.1~4.8之间,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含矿岩相具有高硫特征(S>1%)。化探显示图拉尔根地区位于Cu、Ni、Co组合异常区内,Ni异常峰值133×10-6,Cu异常峰值83×10-6。成矿元素Ni、Co、Cu在角闪橄榄岩、辉石岩中呈现富集趋势。物探显示岩体具有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矿区位于区域性的重力高值异常区内,在高重力背景下,含矿岩体表现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及高磁异常特征。作者指出沿强变形带中间的中部弱韧性变形带追索含矿岩体,将对扩大找矿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岩体南西部可能为含矿岩浆上升就位的主要中心,这里角闪橄榄岩相也十分发育,应为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0.
四川省中厂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下部的通安组,铜矿体赋存在通安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铜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围岩分别为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变粒岩和含石英大理岩,地层中层间破碎带、滑动带和裂隙发育,并发生硅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和褪色等热液蚀变,地层中碳质含量较高,矿床地质特征上判断,成矿经过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改造期,成矿物质为多期多来源,因此认为中厂铜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