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2篇 |
免费 | 541篇 |
国内免费 | 17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2篇 |
大气科学 | 60篇 |
地球物理 | 418篇 |
地质学 | 3705篇 |
海洋学 | 254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自然地理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224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环境同位素法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年龄,识别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补给量的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62.
63.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花岗岩体的东部。伏岭岩体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分布于51±5~68±7 Ma之间,围限径迹长度为11.9~12.9μm。岩体形成之后,所在山系经历了速率波动较大的隆升过程,至55 Ma期间为一加速隆升过程,到55 Ma时速度达到最大的73 mm/ka;随后速度减缓,54 Ma左右时的平均抬升速率为60 mm/ka;54~51 Ma间又是一个快速加速隆升时期,到51 Ma时,速度达到70 mm/ka。研究区具有三个主要的冷却剥露阶段:130~116 Ma左右,冷却速率约为1.34℃/Ma;70~60 Ma左右,进入第二个较为快速冷却阶段,冷却速率约为25℃/Ma;在7~8 Ma左右发生突然加剧冷却事件,持续至今,速率达到8℃/km。总体来说,伏岭岩体经历了速率逐渐增加的冷却过程。由于黄山山体与伏岭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及侵入时间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隆升时代、速率以及抬升剥蚀量是大致相当的。 相似文献
64.
65.
为探究河南塔山萤石矿的成矿流体、成矿温度、成矿年龄及矿床成因,对研究区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Sm-Nd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经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紫色萤石形成时间较早,紫色萤石成矿早期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元素由吸附状态逐渐过渡到络合物状态,成矿晚期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为主成矿阶段,其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Y/Ho值与牛心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理岩基本一致,指示三者之间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浅绿色萤石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其与紫色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差异较大,表明二者具有不同成矿物质来源。塔山萤石矿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3.6~168.5℃,盐度(NaCleqv)为7.02%~10.43%,密度为0.95~1.01 g/cm3;包裹体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2H6,成矿流体属于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测得的浅绿色萤石的成矿年龄为(141±13)Ma,为研究区萤石成矿年龄上限,推断... 相似文献
66.
怒江断裂带从走向上可以分为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以右行剪切为主导。右行剪切的变形历史可以分为早期压剪变形和晚期张剪变形两个大的阶段。这两期变形各自在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怒江断裂带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The Wulanmulun site found in 2010 is an important Paleolithic site in Ordos (China), from which lots of stone and bone artifacts and mammalian fossils have been recovered. It was previously dated by radiocarbon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techniques on quartz. To further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hronology constructed based on OSL ages and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pIRIR procedure on sediments from northern China, twenty-four sediment samples (including eolian, lacustrine and fluvio-eolian sands) from the site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multi-elevated-temperature post-IR IRSL (MET-pIRIR or pIRIR) procedure on potassium feldsp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ied samples have two MET-pIRIR De preheat plateaus (280–320 and 340–360 °C), and the bleaching rates of the luminescence signals are associated with sample ages and stimulation temperatures. All the pIRIR ages (7–155 ka) corrected for anomalous fading and residual dose obtained after solar bleaching for 15 h are larg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quartz OSL ages (4–66 ka) previously determined, even for the young eolian samples (<10 ka). But the corrected IRSL(50 °C) ages (6–85 ka)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quartz ages. It appears that the IRSL(50 °C) ages are more reliable, although this contradicts the previously results obtained by other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obtained an extended age plateau between the stimulation temperatures of 50 and 290 °C in the plot of age versus stimulation temperature (A-T plot) by subtracting different residual doses obtained after different bleaching tim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lateau age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is site, quartz sh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dating than K-feldspar, and the quartz OSL ages of 50–65 ka for its cultural layer should be reliable. 相似文献
68.
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近些年查明的一个中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火神庙复式岩体与新元古界蓟县系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为厘定火神庙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的关系,采用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成矿年龄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46.1Ma±2.0Ma~148.1Ma±2.1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7.01Ma±0.95Ma,等时线年龄为145.7Ma±3.9Ma,表明火神庙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39×10-6~65.4×10-6,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火神庙钼矿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均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二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为在栾川矿集区西部寻找矿产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衡阳盆地红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衡阳盆地白垩纪-第三忆地层,建立了该地层的磁极性序列。以地磁极性年代表为时间标尺,并辅之岩石的^39Ar-^40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研究了各地层单元的生成年代,为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衡阳盆地东北组时代属早白垩世;神皇山时代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载家坪组时代为晚白垩世;东塘组和霞流市组时代属古新世。 相似文献
70.
湖南省内生矿产资源丰富,内生成矿事件主要有加里东期(以志留纪为主)、印支晚期(晚三叠世)、燕山中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3期。以区域矿产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上述3期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探讨。①受加里东运动自东南向西北扩展以及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加里东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成矿特征有别的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发生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于局部产生与岩浆活动相关的W、萤石等成矿作用;雪峰构造带(Ⅱ)东部的雪峰冲断带(Ⅱ1)形成了以构造活化成因为主的金矿和锑金矿;雪峰构造带(Ⅱ)西部的武陵低缓褶皱带(Ⅱ2)及湘西北构造抬升带(Ⅲ)内形成了与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活动、加里东运动后的伸展活动以及相应的热液活动有关的汞铅锌矿。②印支晚期受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湖南省自东南至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因后碰撞减压熔融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从而于其东南部形成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西北部形成锑金钨多金属矿床;雪峰构造带(Ⅱ)可能无内生热液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小型脉型铅锌矿。③燕山中晚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构造岩浆带(Ⅰ)受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陆内碰撞后期增温减压、俯冲板块崩塌等深部构造作用控制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床和金矿床;雪峰西部构造带(Ⅱ)成矿作用弱,局部存在Au、Hg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少量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和砷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