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9篇
  免费   3445篇
  国内免费   6299篇
测绘学   2194篇
大气科学   3076篇
地球物理   4542篇
地质学   11097篇
海洋学   3477篇
天文学   1408篇
综合类   1536篇
自然地理   2133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624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1141篇
  2018年   853篇
  2017年   978篇
  2016年   973篇
  2015年   1157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1301篇
  2011年   1307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1365篇
  2007年   1576篇
  2006年   1595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172篇
  2003年   964篇
  2002年   883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806篇
  1999年   778篇
  1998年   617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9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一种新的实时电磁逆散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介质圆柱体逆散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在线逆散射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将逆散射问题转化成一个回归估计问题. 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逆散射方面, 尤其是目标的几何与电磁参数重构和埋地目标探测. 文中首次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到该领域,设置多个散射场的观测点,通过提取散射场的不同信息作为样本信息训练支持向量机, 建立了介质圆柱体的逆散射模型, 利用该模型重构了介质圆柱体的电磁参数,同时探测了埋地位置. 数值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目标的实时逆散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2.
相控震源对地震信号信噪比的改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测区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然不能满足信噪比要求时,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信噪比,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针对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对组合震源、相控震源地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定量计算了采用4,8,15,20单元的组合与相控震源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同组合地震相比,相控地震使来自不同反射层的反射波信号的信噪比平均提高了154~990 dB.结果表明,相控震源地震得到的反射波信号信噪比高于组合地震,并且随着激震器数目增加,相控震源合成地震记录中的反射波地震数据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3.
近岸Ⅱ类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浓度遥感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为具有明显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优势,遥感数据成为近岸Ⅱ类水体悬浮泥沙浓度(SSC)信息提取研究的重要数据源之一.悬浮泥沙遥感信息提取的现状可归纳为:(1)建立近岸Ⅱ类水体SSC遥感模式的方法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基于地面光谱与SSC测量的反射率反演方法、基于图像信息法和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模型法;(2)基于地面测量的反射率反演方法属于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也是目前用于SSC定量化遥感模式研究的常用方法.其数学表达形式包括线性关系式、对数关系式、负指数关系式、Gordon模式和综合模式等;(3)到目前为止已有的Ⅱ类水体SSC遥感模式适用性方面还不理想,远未达到与试验室分析相匹配的精度.文章认为:加强地面水文光谱实验研究,建立多光谱SSC定量模式,以高分辨率和高光谱遥感融合数据为基础的SSC定量遥感是今后该方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4.
赣中变质岩带地质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中变质岩带由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组成。从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变质泥质岩类SI O2含量降低,AL2O3含量增加;变粒岩、石英片岩、硅质岩SI O2含量显著升高,AL2O3含量显著降低;NA2O含量显著降低,K2O的含量有明显的升高,NA2O/K2O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FEO、MGO、TI O2及全铁含量(FE2O3 FEO)呈降低的趋势,但FE2O3升高,FE2O3/FEO值显著增高。铁族元素TI、V、CR升高,MN、CO、NI降低;亲铜元素ZN显著升高;大离子亲石元素LI、RB、SR显著降低,U、TH、BA显著升高,SR/BA值急剧降低;LA、CE、YB、NB、Y元素升高;稀土总量、轻稀土含量、轻重稀土比值、轻重稀土相互分离程度、EU亏损程度增加,说明它们原岩沉积环境的差异性,但它们的重稀土含量、LA/CE值、SM/ND值变化很小,稀土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反映它们源区岩石的一致性及继承性。从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岩石的ΕND(0)、(~(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值由低→高;地壳趋于成熟,结晶基底形成于岛弧环境,褶皱基底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对红原泥炭沉积剖面Pb,Zn,Fe,Mn,Cu,Co,Ni,Ti,V,Al等10种元素和灰分的测试,发现多数元素在该剖面的变化与灰分变化较为一致,但Cu,Pb和Zn元素的变化在剖面300cm以上出现较大异常:这3种元素的变化与其他元素变化呈相反的规律,而且Pb和Zn两种元素的含量较之剖面下部出现数量级的增大。通过对比,发现元素含量的异常与位于剖面上风区的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文化在发生时间上较为吻合,认为这可能是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的记录。用600~300cm段的元素变化作为背景值,用与Pb,Zn元素相关较好的4种元素分别计算出二者变化的自然背景值,从而分离出了人类活动强度信息与自然环境背景值,分离结果与著名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人口规模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966.
区域性森林大火的真正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大火真正起因于地球排气中易燃还原性气体在腐殖层的临界积聚(气体体积分数大约为5%~6%)。现场气体(H2,CO)系统测量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测量结果显示,该林区腐殖层中H2、CO质量分数分别为(10~170)×10-6(本底值为0·5×10-6)和(2~60)×10-6(本底值为0·5×10-6),二者均远高于大气本底值数十到数百倍,而且未燃区的测值显然高于1998年燃区。  相似文献   
967.
展示了数十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运用地下流体测项中氟氯离子及水电导的异常特征探索防震减灾的突出成果。在分析了异常特征可能的产生机理后指出:流体测项中氟氯离子及水电导很可能是我们探寻多年的地化敏感元素,该元素抗干扰能力强,映震效果好,测试方便快捷,既经济又可靠。建议各地区结合本地化学、地质构造特征做到扬长避短,在不适合进行水位和水气观测的井泉多开展对氟氯及其他离子元素和水电导的多项目的综合监测研究,做到一井多用,监测有重点,分析有全面。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将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原理与工程波动理论散射问题的求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开放系统中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随机场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将随机输入下的波动分析问题转换为多个虚拟激励下的确定性波动分析组合问题,从而可以方便地获得场地波动观测量之间的谱密度矩阵,进而计算给出工程场地的地震动相干函数。本文还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对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9.
立式储罐与地基相互作用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式储罐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某大型立式储罐结构为例,考虑到液体、结构、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同时考虑地基与结构及液体与结构的耦合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浮放在地基上的储罐结构进行了自振特性计算。分别计算了满罐和空罐时系统的频率以及所对应的振型图,并研究了储罐的材料参数和地基刚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参数的影响较小,地基刚度的影响较大,对盛满液体与空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70.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动力响应有其特点,本文结合福州光明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际工程,开展环境激励及汽车动载激励试验,并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的频率和振型等动力特性较吻合,同时进行组合作用、横向支撑连接、体外预应力等参数研究,为该类型组合连续梁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