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656篇
地球物理   1046篇
地质学   629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91.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对比云南富宁2001年“8·25”与2004年“5·15”两次大暴雨过程前后的雨量分布、灾情、大气环流背景,以及反映大气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的部分物理量场,分析它们在两次过程中的异同点,讨论各类条件对暴雨落区的指示性情况,并对“5·15”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作简单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3.
利用2004年5月15~21日第一场透雨过程的高空资料,对产生强降雨天气的主要物理量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揭示这次强降雨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对今后在预报过程中对主要物理量的变化引起重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
新疆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据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市、县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阿克苏地区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阿克苏地区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但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变化过程;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明显;影响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的8个因子可归纳为经济发展因素、人类行为因素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模型计算,人类行为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于阿克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的侧扫声纳图像处理的特殊过程。根据现代侧扫声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声线跟踪法进行斜距改正,同时对目标阴影区进行了处理;对文献[1]的灰度不均衡的改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出灰度突变区,根据剔除突变区后计算的灰度改正系数进行航向上的灰度改正,并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鉴于波束展宽效应对远场目标造成的拖尾效应,论述了对拖尾效应使用的去卷积的改正算法。  相似文献   
96.
Magnitude calibration of north Indian earthquake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97.
It is usually recognized that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soil particles cannot be transported by raindrop splashes under windless rain. However, the splash-saltation process can cause net transportation in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since variations in splash-saltation trajectory due to the wind are expected in wind-driven rain. Therefore, determin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ain and wind on the process should enable improvement of the estimation of erosion for any given prediction technique. This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effects of slope aspect, slope gradient, and horizontal wind velocity on the splash-saltation trajectories of soil particles under wind-driven rain. In a wind tunnel facility equipped with a rainfall simulator, the rains driven by horizontal wind velocities of 6, 10, and 14 m s−1 were allowed to impact three agricultural soils packed into 20×55 cm soil pans placed at both windward and leeward slopes of 7%, 15%, and 20%. Splash-saltation trajectories were measured by trapping the splashed particles at distances downwind on a 7-m uniform slope segment in the upslope and downslope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for windward and leeward slopes. Exponential decay curves were fitted for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splash-saltation sediment as a function of travel distance, and the average splash-saltation trajectory was derived from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fitted func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trajectory of a raindrop-induced and wind-driven soil particle was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the wind shear velocity, and it had the greatest correlation (r=0.96 for all data) with the shear velocity; however, neither slope aspect nor slope gradient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splash-saltation trajectory. More significantl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ducted with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C1(u*2/g) showed that average trajectory of splash saltation was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typical saltating sand grain.  相似文献   
98.
本文首先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区实施雨水集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雨水集蓄利用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侯马近14a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侯马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强度较强,时间变化特征明显,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6.1级地震的现场考察结果.该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受灾最重的兵团农四师76团11连西侧,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圈定出Ⅷ度、Ⅶ度和Ⅵ度3条等震线.此次考察还着重考察了震区各类典型建筑的受损特征,对受损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所取得的经验可供类似地区抗震设防和民房改造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