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5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1722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4482篇
海洋学   423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肖子牛  温敏 《大气科学》1999,23(2):177-183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受南亚季风影响,其5月降雨量的多寡基本表征了这一地区雨季开始的早晚,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TBB(黑体辐射温度)资料及云南地区的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5月降雨量与前期印度洋赤道地区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印度洋赤道地区季节内振荡活动的强弱与次年5月云南地区的降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当冬季印度洋赤道地区季节内振荡活动较强时,次年云南地区5月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反之,则偏少。  相似文献   
972.
赣东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作用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昌年 《地学前缘》1999,6(4):331-337
在总结新近发现的赣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学、岩相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角度,论证了发生于这一特殊地质时期和地质背景下的岩浆混合作用。文中将该作用形成的岩浆混合杂岩体有效地分解为:(1) 偏酸性端员的岩浆岩( 角闪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 ;(2) 基性端员岩浆岩( 玄武玢岩、玄武安山玢岩) 和(3) 岩浆混合岩,后者又可分为非均一岩浆混合岩和均一岩浆混合岩( 如石英二长闪长岩) 。阐明该岩浆混合作用是新元古期我国东南地区江南古洋向扬子古陆俯冲消减这一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表现;示踪该地区于中元古期(148 ~185 Ga) 经历了一次与全球范围一致的壳 幔分离事件和新元古期(085 Ga) 亏损地幔与大洋沉积物在源区混合的事件;确认该地区前寒武纪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序列,并且两者受近南北向挤压的同一应力场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973.
大自然造化的山水风光对人们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 而人们要欣赏自然风光的经常途径是旅游。因此, 山水风光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自然资源。旅游地学将地质学、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运用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 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欣赏山水风光首先要观察山水风光内在的成景因素, 同时也要探索山水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前者指山水的自然形态、线条、体积、数量、音响、色彩和动势以及植被; 后者主要指相适应的建筑, 有时还包括气象特征和人文特色。它们共同谓之风景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974.
皖南青阳及周边地区农业地质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对皖南青阳及周边地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包括区域地貌背景、地层和岩浆岩背景、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背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以此总结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地质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以及应该注意的地化因素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75.
In the Port Edward area of southern Kwa-Zulu Natal, South Africa, charnockitic aureoles up to 10 m in width in the normally garnetiferous Nicholson's Point Granite, are developed adjacent to intrusive contacts with the Port Edward Enderbite and anhydrous pegmatitic veins. Minera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ntry rock and charnockitic aureole suggest that the dehydration reaction Bt + Qtz → Opx + Kfs + H2O and the reaction of Grt + Qtz → Opx + Pl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charnockitization. The compositions of fluid inclusions show systematic variation with: (1) the Port Edward Enderbite being dominated by CO2 and N2 fluid inclusions; (2) the non-charnockitized granite by saline aqueous inclusions with 18–23 EqWt% NaCl; (3) the charnockitic aureoles by low-salinity and pure water inclusions (<7 EqWt% NaCl); (4) the pegmatites by aqueous inclusions of various salinity with minor CO2. As a result of the thermal event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inclusions in charnockite show a much larger range (up to 390 °C) compared to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granite (mostly <250 °C). Contrary to fluid-controlled charnockitization (brines, CO2) which may have taken place along shear zones away from the intrusive body, the present “proximal” charnockitized granite formed directly at the contact with enderbite. The inclusions indicate contact metamorphism induced by the intrusion of “dry” enderbitic magma into “wet” granite resulting in local dehydration. This was confirmed by cathod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showing textures indicative for the local reduction of structural water in the charnockite quartz. Two-pyroxene thermometry on the Port Edward Enderbite suggests intrusion at temperatures of ∼1000–1050 °C into country rock with temperature of <700 °C. The temperature of aureole formation must have been between ∼700 °C (breakdown of pyrite to form pyrrhotite) and ∼1000 °C. Charnockitization was probably controlled largely by heat related to anhydrous intrusions causing dehydration reactions and resulting in the release and subsequent trapping of dehydration fluids. The salinity of the metamorphic fluid in the contact zones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higher at an early stage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but it has lost its salt content by K-metasomatic reactions and/or the preferential migration of the saline fluids out of the contact zones towards the enderbite. The low water activity inhibited the localized melting of the granite. Mineral thermobarometry suggests that after charnockite aureole genesis, an isobaric cooling path was followed during which reequilibration of most of the aqueous inclusions occurred. Received: 8 November 1998 / Accepted: 21 June 1999  相似文献   
976.
青藏高原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地球化学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耀辉  杨万志 《地球化学》1999,28(6):542-550
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主峰地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岩石主要由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角闪石、辉少量黑云母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富碱、富钾、K2O/NaO比值大而贫铁,微量元素富集Rb、Sr、Ba特闫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属于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977.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978.
PIXE(质子感应X射线分析)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新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用PIXE方法分析了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斑岩系列多金属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液相多元素化学组分,其结果反映了地质矿化规律。该方法对于多金属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非常有用。结合其他包裹体研究,提出甲乌拉与直干布拉根矿床流体组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均不同,初步认为不存在同一矿化中心;还提出了查干布拉根矿床西矿段深部可能存在乌奴格吐山式斑岩型Cu矿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79.
分析了钻机在过程中经常发生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在钻机内的传动轴上安装弹簧钢球式安全离合器在钻机中的经过反复试验论证辽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0.
岩石多次全过程压入硬度的测试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MTS815型岩石力学试验机上配置专用夹具和平底圆柱压模后成功地进行岩石表面多次全过程压入破碎试验的情况,分析了这种试验方法与传统的单次压入硬度测试法相比在反映岩石破碎过程特征、表征岩石压入硬度方面所具有的优点。最后邮进一步研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