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寿山叶蜡石矿床中叶蜡石的多型及其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献忠  黄光昭 《福建地质》1993,12(3):172-181
叶蜡石具有1Tc和2M_1两种多型。寿山叶蜡石矿床中的叶蜡石不但具有普遍报道的2M_1型及1Tc与2M_1的混合型,而且具有同类矿床中少见的、但在本区却大量出现的1Tc型。本文对寿山叶蜡石多型变体的X射线衍射特征、镜下特征及化学成分特征作了写实性描述,指出本区叶蜡石存在着2M_1型向1Tc型转变的客观事实,并可能存在二者的中间类型;探讨了叶蜡石多型转变的条件,提出“表生溶液”是实现该转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浙东南后坑酸性蚀变岩帽地质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蚀变岩帽在地表一般表现为陡倾的正地形,是高温、高氧逸度流体对围岩进行酸性淋滤,形成的一系列高级泥化和泥化等蚀变矿物组合。这种蚀变是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系统的一部分,其深部可能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化的潜力。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地区普遍发育此种蚀变岩帽,但该类型蚀变常被前人定义为“次生石英岩”。本文选择其中典型的后坑蚀变岩帽,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填图、岩心编录,利用短波红外(ASD)、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 等分析技术手段,发现蚀变岩帽具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蚀变矿物分带。垂直方向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刚玉-绢云母,绢云母-叶蜡石,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具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从核部到边部依次发育多孔状石英-金红石、高级泥化带(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水铝石-Aluminum Phosphate and sulphates矿物)、泥化带(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后坑蚀变岩帽中明矾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1480~1491nm之间,以岩浆-热液成因的钾明矾石为主,含少量钠明矾石;②叶蜡石短波红外特征吸收峰在2167nm左右,分为两种成因:早期高级泥化阶段的绢云母经后期热液退变质蚀变而成以及早期高岭石经后期热液进变质作用形成;③蚀变岩帽根部的刚玉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绢云母,刚玉-绢云母蚀变带之下可能是黄铁绢英岩化带;④早期水铝石被后期热液蚀变形成地开石,代表了热液的多期次性;通过对比后坑蚀变岩帽与其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如Horse- Ivaal和Vuda等矿床)的蚀变矿物分带后,发现后坑蚀变岩帽蚀变矿物分带与这些典型矿床相似。本文认为后坑蚀变岩帽属于该成矿系统上部的浅成低温热液蚀变部分,其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矿床的潜力,同时提出浙东南其他发育在陆相火山岩中的蚀变岩帽也属于该蚀变系统,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3.
金刚石合成高压腔白云石内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云石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较低的热导率和稳定的高压物相,用它制成金刚石合成的高压腔内衬,可以减少腔内压力梯度,屏蔽矿物成份及杂质进入高压腔,提高金刚石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44.
叶蜡石的热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蜡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它的热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和共生矿物组合。较纯的叶蜡石热膨胀系数较小,而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膨胀系数明显增大。叶蜡石相对热辐射率较低。它的共生矿物的差异影响结构破坏的温度,在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出现了较弱的莫耒石和方英石的特征谱线,1200℃后特征谱线较明显。  相似文献   
45.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ceram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yrophyllite is always used for making porous ceramics. In order to design the preparation technics of porous ceramics with pyrophyllite reasonably we must know the classif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rous ceramic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ceramic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nd several common preparations with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lso introduced.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process for porous ceramics, and forecast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orous ceramics.  相似文献   
46.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三种仿和田玉品种叶腊石岩、蛇纹石滑石岩、透闪石质玉(含碳酸盐),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仪器以及偏反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折射率、相对密度、矿物组成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三种仿和田玉品种虽在外观上与和田玉极为相似、难以区分,但其常规宝石学参数、主要组成矿物、红外光谱谱峰等特征均与和田玉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可将其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47.
叶蜡石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受控于区域大规模断裂和伸展断陷盆地。文章对中国内外叶蜡石矿床的地质和矿产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浙闽地区叶蜡石矿床特征和成因。浙闽地区叶蜡石矿床的赋矿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等,具有高硅高铝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火山热液交代型和火山热液充填型。结合泰顺龟湖、青田周村和山口等典型叶蜡石矿床的实例研究,文章揭示了火山热液交代型叶蜡石矿床普遍发育硅化、叶蜡石化、明矾石化、黄铁矿化的垂直分带特征,中酸性火山岩组分在热液作用下发生交代、分解,使铝有规律的富集成矿;火山热液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围岩蚀变分带不明显,从围岩中淋滤、萃取的硅铝组分沿着构造裂隙运移,在有利的空间成矿。因此,笔者认为侏罗纪—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与凝灰岩、区域断裂带和火山岩带、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以及陡峭山峰是叶蜡石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8.
浙江青田石矿物成分和成玉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浙江青田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田石中多数品种属叶蜡石型,新发现有迪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等非叶蜡石型品种,并对其宝石学特征和成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董晋琨  杜杨松 《地球学报》2017,38(2):208-222
寿山石是一种以黏土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用于工艺美术雕刻、印章篆刻的玉石,因主要产于福建省寿山而得名。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肉眼、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以及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等分析手段,对福建寿山石各矿床的主要矿石的类型及其特征、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显微结构及其晶体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对高山、旗降、峨嵋、月尾四个寿山石矿床矿石的成分分析,将寿山石原生矿石分为迪开石型、高岭石型、叶蜡石型和伊利石型四种主要类型。寿山石的结构主要有显微隐晶、显微隐晶-微晶、显微微晶结构。高山矿石由纯净的有序迪开石组成,峨嵋矿石由纯净的2M型叶蜡石组成,部分月尾矿石由纯净的2M1型伊利石组成,旗降矿石以有序高岭石为主,含有少量迪开石或高岭石-迪开石的过渡矿物,部分旗降矿石以2M型叶蜡石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根据矿床地质产状、矿石结构、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分析,寿山石的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属于热液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Pyrophyllite deposi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n the basis of geology and genesis. The first two types are associated with hydrothermally altered rocks in felsic and intermediate volcanogenic suit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metasomatites and their subsequent mineralogic transformations under varying volcanic conditions. The third type includes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 of metamorphic-metasomatic genesis, which is caused by transformations of terrigenous-sedimentary interbeds in felsic volcanics under green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The fourth type is associated with low and mid-temperature stages of hydrothermal vein formation at the limits of volcanogenic and metamorphic strata. The fifth type comprises pyrophyllite occurrences in weathering crusts on metamorphic strata and metasomatit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raw pyrophyllite deposit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geodynamic situations and geochemical conditions, such as character of tectonic dislocations, volcanism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