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696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627篇
地质学   1591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铝玄武岩是美国Apollo和前苏联Luna任务采集的月球样品中极其特殊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样品,对月幔的不均匀性分异和月球早期热演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本文以地形和成因极其独特的月球冷海中小型撞击坑坑壁或者近端溅射物中新鲜裸露的岩石(岩石丰富>0.5%)为突破口,利用中心和临近像元之间的Al2O3含量和镁指数(Mg#)间的线性关系消除了月海-高地混合物影响,将实验室岩性分类标准应用于Lunar Prospector(LP)钍(Th)和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Diviner主要元素氧化物反演产品中,获得月球表面新鲜裸露的高铝玄武岩质(Al2O3>11 wt%)岩石位置信息.以此为基础,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识别了埋藏在冷海表面风化层以下的高铝玄武岩斑块(10个)和单元(1个).在LRO宽角(WAC)相机和数字地形图影像(LOLA GLD100)中对高铝玄武岩形态学地质特征统计表明,冷海中的高铝玄武岩总面积和体积为3694 km2和1160 km3,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和厚度为331 m和207 m.研究结果表明,冷海高铝玄武岩岩层一般具有不一致且不连续的厚度和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并且不是广泛地分布于冷海之中,只是零散地分布于中西部,以及集中于东部的两个表层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之下.这些分布特征意味着月球冷海早期的高铝型火山活动可能以随机的小型(面积小于500 km2或者体积小于100 km3)喷发为主,偶尔会出现大型的喷发.

  相似文献   
62.
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和含量,结合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及长江和三门湾流域中小河流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开展了三门湾沉积物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和绿泥石,蒙脱石含量最低。其中,伊利石高值区位于海湾中部,高岭石和绿泥石高值区分布在港汊附近,蒙脱石则在近岸呈斑块状分布。三门湾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入海物质,海湾周边短源山溪性河流带来的物质仅影响了河口近岸区。  相似文献   
63.
对帕里西维拉海盆PV090102孔2.1 Ma以来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含量、特征参数和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48%)和蒙皂石(34%)为主,绿泥石(13%)和高岭石(6%)含量较低。伊利石结晶度平均为0.29°△2θ,表明其形成于气候寒冷且水解作用弱的陆地源区;伊利石化学指数平均为0.32,表明该孔伊利石为富Fe-Mg伊利石,且经历了较强的物理风化。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和形貌特征表明,蒙皂石主要来源于周围火山岛弧,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风尘。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伊利石通量、绿泥石通量和高岭石通量均呈增加趋势,这与该孔总的风尘通量和风尘石英通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且与亚洲大陆干旱化一致,表明其响应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亚洲内陆的干旱变化,因而可以作为亚洲内陆干湿变化的示踪指标。此外,第四纪以来PV090102孔蒙皂石通量的变化与该孔火山物质通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而可以作为火山物质输入西菲律宾海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64.
65.
提出将基于动态特性的检测方法与局部物理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探伤思路。利用动力学方法进行实时监测及损伤区域的粗略定位,再由物理探测方法实现损伤程度和位置的精确判断,从而降低对动态检测方法的精度要求。此外,文中尝试直接由结构的动力响应信号构建能量指标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不需要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算法简单,有望应用于海洋平台、高层建筑等可简化为串联多自由度体系的结构的实时监测和损伤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66.
酪蛋白激酶1 (CK1)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家族,其在DNA损伤应答和修复、细胞增殖和凋亡、胚胎发育和稳态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都具有复杂多样的调控作用。为了理解CK1基因家族在双壳贝类中的特征、进化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双壳贝类CK1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分析,通过虾夷扇贝高温应激实验,研究了CK1基因家族在高温应激时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与侏儒蛤中均存在CK1α,CK1αlike,CK1δ,CK1γ3,并发现CK1ε,CK1γ1,CK1γ2在双壳贝类中发生了丢失。时空表达分析发现,双壳贝类CK1基因均在胚胎发育早期集中表达,并以多细胞/囊胚期为界呈现出母源/合子特异性表达模式。CK1为关键基因的基因共表达模块显著富集在错配修复、核苷酸剪切修复等相关通路上,暗示了CK1基因在双壳贝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从而维持早期胚胎发育时的基因组稳定性。双壳贝类CK1基因在成体中呈现组织特异的表达模式,主要在鳃和雄性性腺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表达量。虾夷扇贝受到高温应激后,其鳃中PyCK1α, PyCK1αlike和PyCK1δ...  相似文献   
67.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mm-wave observations of the Orion-KL region, made with the IRAM Plateau de Bure interferometer (PdBI), reveal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cores of size 103 AU, which have distinct spectral signatures. Complex molecules such as ethanol, vinyl cyanide and dimethyl ether show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varies from core to core by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molecular column densities derived in the cores also differ widely from the beam-averaged column densities observed with large single-dish telescopes. Obviously, the predictions of hot core chemistry models must be checked against high resolution observations. ALMA, which allies sensitivity and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will be a key instrument for this type of studies. The PdBI observations were part of a search for interstellar glycine, also carried out with the IRAM 30-m telescope and the Green Bank Telescope. We derive a 3σ upper limit on the column density of glycine of 1×1015 cm−2 per 2″×3″ beam in the Orion Hot Core and Compact Ridge.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with the IRAM PdB Interferometer, the IRAM 30-m telescope and the NRAO Green-Bank telescope. IRAM is supported by CNRS, MPG and IGN.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区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重点从黄河三角洲浅层沉积模式分析了岩性分布差异,统计了不同岩土的塑性、应力、压缩特性规律,探索了利用这种岩性特征差异识别岩性的方法,为地震采集提供准确的激发层段,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精细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69.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南黄海沉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泥质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及其物质来源。许多学者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认为南黄海泥质沉积的形成受黄海冷水团和上升流的影响,但黄海冷水团并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泥区物源的研究,主要考虑现代黄河物质、老黄河物质以及长江物质对其的影响,并且仅是定性的研究。对于朝鲜半岛物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海水对海底基岩的侵蚀沉积以及黄海暖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悬浮作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沉积的贡献仅是个别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0.
The viab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of Lake Grasmere in inland Canterbury (43° 05 S, 171° 45 E) were studied. Numbers of bacteria in water above a sprin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in the 7 days before sampling, but bacteria in open water and from over the macrophyte Elodea canadensis were not. There was some increase in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in the water over E. canadensis in the autumn to winter months. Numbers of bacteria in the open water ranged from 55 to 1020 cells per millilitre, and were outnumbered by algae by a factor of between 4 and 34.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after blooms of zooplankton, but there was little or no response to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s. Benthic bacteria rarely increased in numbers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