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4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1046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501篇
地质学   4429篇
海洋学   47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75篇
自然地理   65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唐建业 《极地研究》2016,28(3):370-380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框架下的海洋保护区建设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009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建立了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但2012年以来,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以及东南极海洋保护区代表体系提案却一直没有进展,其中涉及了南极条约体系解读与海洋保护区定义等法律争论、保护区建设与地缘政治控制以及排斥其他国家渔业活动等政治争论。研究表明,虽然委员会有权建立海洋保护区,以实现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但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且这两个提案一定程度上都与提案国的南极领土主权以及渔业活动相关联,无法排除其他国家的政治关切;提案每年变化,也体现了政治妥协。因此,为真正实现按公约养护南极生物资源的目标,应切实解决相关的法律与政治关切,提高程序的透明度,扩大参与度,并认真实施对已建立的海洋保护区的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912.
针对年尺度热异常数据提取工业热源的方法存在数量和空间精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使用VIIRS Active Fire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工业热源提取方法。该方法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试验区,首先,根据工业热源空间聚集性特征,使用OPTICS算法划分热源对象;其次,根据热源的热辐射特征,构建工业热源与非工业热源温度特征模板;最后,以温度特征模板、热源统计特征等作为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提取工业热源对象。结果表明:① 本文提出的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业热源提取精度达到了96.31%,与时间滤波、逻辑回归方法相比较,工业热源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8.45%、7.53%;② 2015—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工业热源数量整体减少了27.46%;河北省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和热异常点数量年均减少了8.06%和7.44%,相对于其他省市减少幅度最大;山东、天津的工业热源集中度分别提高了25.72%、86.64%,说明两地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取得较显著成效;③ 唐山、邯郸、吕梁和长治4个城市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占试验区全部的31.37%,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主要分布城市;临汾、太原等7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高于其他城市;北京、周口等11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低于其他城市;④ 2020年1—5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异常点数量相对于2019、2021年同期保持不变或增加,新冠疫情对试验区工业热源无显著影响;2020年1、2月武汉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与2019、2021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了66.67%以上,2020年3—5月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1—5月新冠疫情对武汉市工业热源影响显著。该研究反映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能够为降低能耗和提高第二产业集中度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13.
提出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抑制时延多普勒图(delay Doppler map, DDM)中的海杂波,提高海面目标反演精度。以挪威Snøhvit采气平台作为海面目标,采用2016-11-13的DDM数据进行目标反演。结果显示,未使用PCA抑制海杂波前,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7.65 km;抑制海杂波后,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1.42 km,位置精度提升35.30%。  相似文献   
914.
鲁中隆起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和断裂构造发育,圈定多处放射性异常,La、Y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等重砂异常,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稀土矿床(点)6处,矿化点10处,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内稀土矿成矿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典型稀土矿为郗山稀土矿;有些矿化点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和冲洪积型。成矿期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有些矿化点成矿期为新太古代、中奥陶纪和第四纪。区内内生稀土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和构造。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郗山、沙沟、关帝庙、鹿野、腰关、崔家沟、东马山单元和古生代常马庄单元。本文总结了区内稀土矿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3个;划分找矿靶区11个,分析了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和工作方法,以期实现稀土矿成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915.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隶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镍等成矿带。为查明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确定找矿靶区,对西南天山一带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通过采集分析8347件化学样品的17种元素,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定出33处异常。并对HS26、HS18综合异常进行了异常查证,新发现了3处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点。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即阿克塔什Pb、Zn、Cu找矿远景找矿远景区、苏约克Ni、Co、Cr找矿远景区和阿依浪苏阿舒别勒Ni、Co、Cr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16.
鲁西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多处金及多金属矿床,如沂南铜井、金场,平邑归来庄、磨坊沟,沂源金星头,临朐铁寨等,但对上述地区以外的找矿工作还相对薄弱。王坟地区作为临朐铁寨金银多金属矿区外围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次研究通过在王坟地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其相关成矿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地质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区内Pb、Ag异常规模大,峰值高,富集特征及浓集中心明显,相关元素套合较好。通过地化剖面及探槽工程等手段进行异常查证,所取样品中Pb、Ag等低温热液元素分析结果与异常特征套合较好,本区内沿断裂带找寻Pb、Ag等低温热液元素矿床或矿化体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17.
煤矿井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井巷波场分析,提出了矿井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手段。并结合龙口矿区、新集矿区两个应用实例,证实了矿井巷道浅层地震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适用于在多煤层、急倾斜煤层开采矿区,井下探测隔水层厚度、下组煤构造、奥灰界面、上部充水砂岩界面等。   相似文献   
918.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19.
我国某些急缺矿产找矿突破的可能途径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很大的几种急缺矿产,包括铜、金、金刚石、钾盐找矿突破的可能途径和对策。提出深化成矿环境研究,加强矿带外围、深部及周边邻国成矿区的综合研究,加强地台边缘活动带普查工作,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类型矿床,努力提高成矿理论研究水平是加强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20.
针对用均匀高阻介质中的低阻体来模拟含水岩溶构造的缺陷,用积分方程法对两层介质中的岩溶构造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计算曲线的特征,以及表层、岩溶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对探测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对野外施工和资料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