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5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4555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8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441.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42.
十万大山地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盆地地构造演化过程为:在华夏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弧间洋盆基础上,经东吴、印支和燕山期碰撞造山运动,形成晚古生代-中生代前陆盆地,又经过短暂的弧后陆内裂谷阶段,形成了喜马拉雅期右列张扭性盆地。共原型盆地经历了镀嵌、交错、披盖、再镶、交错、披盖、再镶嵌等四个叠置过程。其构造发展由正反转向负反转变化,以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后保留的基底部分卷入的冲断-推覆构造形成占主导,并发育典型的楔状前陆盆地、斜坡带  相似文献   
443.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被夹持在东侧寿张凹降和西侧监清坳陷的莘县凹陷之间,处于“凹中之隆”的有利勘探位置。该构造带的演化受西侧兰聊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晚三叠世,该断裂的产生接开背斜带演化的序幕。兰聊断裂的燕山期具右旋平移性质,使区内北北东向次级正断层发育,构造带基本定型。该带是相邻两凹限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地区,两凹陷内含下古生界开阔(局限)海相烃源岩和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带内下古生介顶部风化壳为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444.
论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博 《吉林地质》1998,17(1):55-57
本文从找矿哲学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述了矿产勘查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地学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更应重视人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哲学思维,辩证地研究解决地质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敢于突破专家定论,从而使地质科学不断的向前发展,提高矿产勘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5.
塔里木盆地内地表面巨厚的沙层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障碍。本文在构造解释中用切除法把地表面低速的、不稳定的沙层切除,然后通过折射波反演方法,得其厚度,从而提高了构造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446.
王辉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3):261-264
重点介绍了当前欧美资助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优先资助领域和重要研究计划等,对欧美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下世纪初的海洋科学研究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447.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8.
地理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本科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一直在努力探索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的机制、模式与途径,以研究性教学和教学科研互动的新理念,依托基地所拥有的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学名师等高水平的首席导师+教学团队师资,建立并完善本科生科研立项制度,构建多学科平台、多元模式、多阶段的阶段-学科-能力三维体系的因材施教的科研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449.
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核心精神为指导思想,根据高等教育扩招和新校区建设的需要,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提出了新校区校园规划建设的方案和实施步骤,同时系统地阐述了校园建设及管理的新思路.综合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50.
Drawing on a case study in Germany, this contribution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offshore aquaculture within offshore wind farms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volved. Using a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ationalities and interests among the different involved stakeholder groups was explored. Offshore wind energy is high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in Germany. The vast spatial requirements however inherit potential user conflicts with competing, and under current legislation excluded users such as fishermen. Solutions for combining sustainable uses of the same ocean space have thus seen increasing interest with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in Germany and in Europe over the past years. This paper was inspired by and presents the outcomes of a 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in particular a stakeholder workshop. Central focus was placed on academics and private as well as public stakeholders engaged in current research efforts of combining offshore wind farms and aquaculture in the German North Sea.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overall acceptance of such a multi-use scenario in society,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as perceived by the stakeholders, and key research gap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a clear need, and also willingness on behalf of the policy makers and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find sustainable, resource- and space-efficient solutions for combined ocean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