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土壤中铜的污染现状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铜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过量的铜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铜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土壤铜污染不仅降低土壤环境质量,而且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等的平衡稳定发展,并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文中综述现阶段我国土壤铜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土壤铜污染的特点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介绍土壤铜污染的预防方法,分析并总结目前用于治理土壤铜污染的修复技术原理、适用性及其国内外研究与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出未来我国土壤铜污染修复技术有待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土壤铜污染的研究和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Geomorphometry, the science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research in both geomorphology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GIS). Given that 70% of China is mountainous,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I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eomorphometric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Chinese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 based o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re are three major areas of progress: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DTA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First, traditional vector- and raster-based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New terrain modelling methods such as unified raster and vector, high-fidelity, and real-time dynamic geographical scene modelling have also attracted research attention and are now a major focus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research. Second, in addition to the popular DTA methods based on topographical derivatives,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extracted from DTMs, DTA methods have been extended to include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e of underlying strata, ocean surface features and even socio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s. Third, DTMs have been applied to fields includ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alysis of various typical regions, lunar surface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Clearly,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geomorphometry. Chinese scholars have had the greatest international impact in areas including high-fidelity digital terrain modelling and DTM-ba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particularly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regions.  相似文献   
103.
庞博  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35-1147
智慧低碳城镇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总结了智慧低碳城镇的研究概况、含义、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应用实践、基本模式和主要政策。结果表明:智慧低碳城镇研究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虽然众多应用实践已进入规划、试点和示范阶段,政策支持也不断充足完善,但迄今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缺乏通用性和权威性的指标体系,发展机制和模式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应在明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构建适用的测度评价体系,并注重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式路径和模拟优化调控研究,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全面分析了农业干旱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其他干旱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基于站点监测和基于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的近今进展,对比了不同干旱监测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通过文献统计和重要文献引用揭示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即农业干旱监测指标从传统的单一气象监测指标逐渐向气象与遥感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指标转变。最后,在分析农业干旱监测现有挑战和困境的基础上,将农业干旱监测未来发展趋向归纳为5点展望,即进一步明晰农业干旱发生机理和受旱过程、识别农业干旱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多时空尺度农业干旱监测模型、耦合农业干旱定性表征与定量评估模型以及提高农业干旱监测模型中遥感数据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我国海洋地学编图现状、计划与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起步晚,整体调查程度较低,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地学编图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施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将分"中国海陆"、"中国海及邻域"和"中国各海区"三个层次来进行地学编图.第一层次编制了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地震层析成像图、莫霍面深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格架图和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图等8种图件.编图反映出中国海陆重力异常是"线性异常带纵横交错,块状异常区坐落其间"、重力梯级带主要为块体结合带;陆地磁力异常大致正负磁异常相间分布,海域北部为沟-弧-盆相关异常、南部磁条带异常;莫霍面总体特征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地震层析成像反映出中国东部和西部岩石层厚度的差异以及上地幔软流层的分布特点;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图再现了块体体制向板块体制的转换过程.本次编图强调地球深部结构的变化对表层构造的关联,重视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构造的结合,以深-浅层结合来划分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已有成果表明,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局可以用"块体构造学说"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6.
1999年以来地震生命损失评估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震级、烈度、人口、房屋破坏程度、与断层的距离、经济发展状况等.本文总结了1999年以来国内外地震生命损失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和模型,介绍了这些评估方法在地震后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最后提出了人员伤亡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资料,分析了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指出除了资源沉积学研究持续走热外,全球气候变化沉积记录、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和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成为当前沉积学3大热门研究领域。全球气候沉积记录领域的进展表现在气候的沉积记录载体研究,特殊地质时期或地域气候效应及早期气候宏观变化规律研究;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领域的进展包括水力跳跃、深水实地监测等重力流沉积过程研究,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等事件沉积学及重力流沉积预测及油气勘探;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领域的进展包含冷水碳酸盐沉积和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对比表明,中国沉积学研究在环境上关注河湖等陆相多,风成、冰川和海岸等研究较薄弱;性质上以资源沉积学等应用研究为主导,沉积动力过程等基础研究薄弱;热点领域上对深水沉积和非常规油气领域关注多,但多局限于沉积现象描述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笔者指出,注重碎屑物沉积动力过程和源—渠—汇系统分析,及时引进深水和冷水碳酸盐沉积理论、发展生物地质学,充分利用大量科探和油田钻孔资料开展全球气候研究,是近期中国沉积学突破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建  马晶  袁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8):1068-1077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理论与方法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在对比分析城市边缘带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边缘带识别的实质与内涵;提出了基于指示要素—空间单元—判别模型的城市边缘带识别概念框架,并从上述三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城乡作用机理探析、多要素综合识别、非参数化模型融合、多尺度转换以及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等将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国际河流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我国因发育了亚洲大陆的主要国际河流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上游水道国。近30年来,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变化与跨境影响、地缘合作与安全维护等,广受国际关注,成为地理、生态和地缘政治等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本文按“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跨境生态安全”等关键词,从《地理学报》及其英文版J. Geographical Sciences中检索近3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以此为主要依据,回顾地理学对我国国际河流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判识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地缘合作等重大需求,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土地利用集约化研究的回顾与未来工作重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会义  孙明慧 《地理学报》2014,69(9):1346-1357
土地利用集约化是粮食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作用下人类土地利用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进程,使其向可持续集约化方向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集约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但源流更远的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研究等与土地集约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同样加深了人们对土地利用集约化规律的认识。由于这些工作分散于多个学科领域,相关成果并未得到很好梳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重点围绕基本特征与测度指标、极值问题与潜力研究、驱动因素与限制因素、环境影响与可持续集约化等4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至今为止土地利用集约化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概要介绍了监测和制图、路径选择、政策选择、城镇用地“集约化”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