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0篇 |
免费 | 1167篇 |
国内免费 | 5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6篇 |
大气科学 | 712篇 |
地球物理 | 1140篇 |
地质学 | 2017篇 |
海洋学 | 742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276篇 |
自然地理 | 7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230篇 |
2020年 | 210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27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303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60篇 |
2008年 | 275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SAUTER Isabel KIENAST Felix BOLLIGER Janine WINTER Benjamin PAZÚR Robert 《山地科学学报》2019,61(12):2793-2809
Ecosystem services (ES) are highly impacted by human-induced land-use change. Progressive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land abandonment in Western Europe necessitate assessments of future land-change impacts on ES to ensure sustainable service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future demand and supply of three key services (flood protection, nearby recreation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Vorarlberg, Austria. We mapped the ES for the referenced time step 2016 and two scenarios for 2050, assuming the continuation of current land-change trends and pressure on landscape development. Results for the referenced landscape in 2016 show the highest ES supply for intermediate levels, while ES supply was low in the lowlands and valley bottoms and in high-elevation areas. We foun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ed areas. In contrast, service demand was highest in low-elevation areas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densely settled and intensively used agricultural areas currently suffer from ES undersupply. The projected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showed an increase i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selected ES. The overall service supply increased more than the respective demand due to some reforestation of open land. As forests were found to be important synergistic areas for overall service provision, we expect decreasing demand on related services. Locally, demand was found to exceed the supply of ES, especially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Rhine valley- requiring further policy interventions. Such ES-related infor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regional policy making and ensure the long-term provision of ES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3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应急获取了多种高分辨率航空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并快速解译提取了灾区建筑物震害信息.采用地震烈度遥感定量评估方法,利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等震后震害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研究确定的经验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获得了芦山地震灾区126个主要居民点的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结果,并据此圈画了地震烈度分布遥感评估图.结果显示,本次地震Ⅸ度区面积约150km2,Ⅷ度区面积约900km2.该结果在第一时间(4月21日晚)提供给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对比分析显示,地震烈度遥感快速评估结果与中国地震局4月25日公布的地震烈度图,以及与笔者在现场实地进行的建筑物震害详细调查结果基础上评定的地震烈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于快速获取的灾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估计地震烈度分布,对地震灾区灾情估计和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36.
我国每年产生的铜尾渣超过1 500万吨,持续堆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而资源化处理则通常能够充分利用铜渣当中的资源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危害。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铜尾渣资源化利用制取蒸压砖并副产铜精矿、铁精矿和重介质的工艺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最主要的环境影响为人体毒性(33 886 kg 1,4-二氯苯当量 /资源化1 000吨铜尾渣);水泥生产阶段环境负荷最高,在7种环境影响类别中均有最高的贡献;贡献最明显的关键物质为氮氧化物,其对富营养化、酸化、光化学污染贡献占比分别为94.1%、42.0%和24.3%。将生产蒸压砖和副产的铜精矿、铁精矿、重介质所避免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后,发现该铜尾渣资源化方案能够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7.
38.
为系统客观的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状态,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初步建立备选评价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及合理性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度综合评价体系。以滹沱河浅层孔隙水水源地为例,确定了包含5个准则层,18个指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滹沱河浅层孔隙水水源地实例研究表明,准则层中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257和0.339;水源地安全度为0.67,尽管处于较安全级别,但非常接近警戒值(0.4~0.6)。通过实例分析可知,筛选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评价浅层孔隙水水源地的安全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海洋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环境条件,重点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分别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掺量大小、引气剂掺量等因素对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粉煤灰不增加混凝土的抗海水冻融耐久性;粉煤灰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但是掺量超过30%,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耦合影响在30%左右存在一个最佳掺量.为评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性的耦合性能,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冻渗比(R值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SEM和MIP微观分析与R值方法评价的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0.
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近50年来降水和温度概率分布特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文章从中国160个站的观测资料中选取位于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内9个测站的冬、夏季降水和温度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冬夏季降水和温度的年际变化及其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的冬夏季降水和温度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不同的年代际变化阶段,降水和温度的总体概率分布特征差异较大,这种概率分布形式的差异与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具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处于平均值减小的总体分布中,温度则处于平均值增加的总体分布中,因此该地区冬季发生暖冬和少雨(雪)的机会增大,夏季出现严重干旱和高温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