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874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531篇
地质学   2158篇
海洋学   60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1996,54(5):558-568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
西藏南部聂拉木—樟木剖面出露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主要由副变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次为伟晶岩和淡色花岗侵入体,区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我们对其中的变质基性捕虏体进行详细的变质作用研究,内容包括变质矿物组合,矿物变质反应结构和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分析。基性捕虏体中的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均保存了两期变质矿物组合。温度与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829 ℃,压力为7.3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为625 ℃,压力为4.3 kbar。斜长角闪片麻岩所经历的早期变质阶段(M1)温度约为776 ℃、压力约为10.6 kbar; 晚期(M2)变质温度超过692 ℃,压力为7.4 kbar。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捕虏体均记录了典型的顺时针P-T轨迹,表明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曾向北俯冲到下地壳深度,之后被抬升到地表剥蚀出露。变质基性捕虏体的研究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经历过较高温度—压力的变质作用,支持了其沿着藏南拆离系和主中央逆冲断裂系向南挤出的大地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63.
The geomorphic, oceanographic, terrestrial and anthropogenic attributes of the European coastal zone are described and published data on ecosystem functi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are reviewed. Four regions are considered: the Baltic Sea, Mediterranean Sea, Black Sea and the European Atlantic coast including the North Sea. The metabolic database (194 papers) suffers from a non-homogeneous geographical coverage with no usable data for the Black Sea which was therefore excluded from this part of our study. Pelagic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in European open shelves is, by far, the most documented parameter with an estimated mean of 41 mmol C m−2 d−1, the lowest value is reported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21 mmol C m−2 d−1) and the highest one in the Atlantic/North Sea area (51 mmol C m−2 d−1). Microphytobenthic primary production, mostly measured in shallow areas, is extrapolated to the entire 0–200 m depth range. Its contribution to total primary production is low in all regions (mean: 1.5 mmol C m−2 d−1). Although macrophyte beds are very productive, a regional production estimate is not provided in this study because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long the European coastline remains unknown. Measurements of pelagic community respiration are clearly too sparse, especially below the euphotic zone, to yield an accurate picture of the fate of organic matter produced in the water column. With a mean value of 17 mmol C m−2 d−1, benthic community respiration consumes approximately 40% of the pelagic organic matter production. Estuaries generally exhibit high metabolic rates and a large range of variation in all parameters, except microphytobenthic primary production. Finally, the problem of eutrophication in Europe is discussed and the metabolic data obt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nd–Ocean Interac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LOICZ) project are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direct measurements of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全站仪坐标导线外业施测时的检核方法和内业几种严密平差方法。  相似文献   
65.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分带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的分带性,可以反映出成矿成晕元素在成矿地球化学过程中于空间上的积聚规律,对找矿勘探、深部预测和矿床剥蚀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以岔河锡矿为例进行分析,主要介绍和推荐关于岩浆气液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方向及分带序列的计算方法,用于勘查地球化学、矿产地质和潜在资源量预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66.
67.
疏浚物中镉释放的影响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文卓 《台湾海峡》2000,19(2):170-176
本文模拟研究了疏浚沉积物中Cd的释放行为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介质的盐度、pH、氧化还原状态等环境条件和疏浚沉积物的污染程度、粒度大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征对Cd的 释放有明显的影响。Cd从疏浚物中释放,其释放速率较快,释放率在40%~96%之间。疏物的海上倾弃可能引起Cd的污染和对部分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还讨论了Cd的释放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68.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贤 《黄金地质》2001,7(4):66-7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69.
从南北极环境样品中分离到7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采用p-NPP法对这7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30~40cC、最适作用pH值在7—8之间,在低温下能保持较高的剩余活力,对热敏感,属于适冷脂肪酶.其中假交替单胞菌(Psychrobacter sp.7342)所产脂肪酶具有低温下酶的剩余活力高、有效作用温度和pH范围广、热稳定性较好及对多种金属离子抗性强等特点.该菌株能利用多种单一氮源和碳源产酶,最适产酶温度为25℃.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得到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和淀粉含量各为1.33%,酵母膏含量为0.3%,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70.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有其特殊性.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于南丹-昆仑关基底性深大断裂带上,经过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使矿质继承叠加,最后聚积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中.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是各种成矿因素良好匹配,并经长时期的多重富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