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4篇 |
免费 | 750篇 |
国内免费 | 17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篇 |
大气科学 | 309篇 |
地球物理 | 854篇 |
地质学 | 3551篇 |
海洋学 | 694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自然地理 |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81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68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相似文献
133.
134.
偏压连拱隧道优化施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多数连拱隧道修建中存在浅埋地形偏压结构受力状况,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20多座隧道实际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浅埋地形偏压覆土厚度,对不同坡度1:1~1:1.5情况下(Ⅱ类取7种、Ⅲ类取3种)偏压连拱隧道结构受力及围岩屈服破坏等进行了施工步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连拱隧道施工存在两种偏压效应:一种是因地形偏压引起,称之为“地形偏压”;而另一种则因连拱隧道的分部施工所引起,称之为“施工偏压”。这两种偏压有明确作用方向,产生结果也不相同。对连拱隧道左右洞,按“先外后里”工序施工,能够利用“施工偏压”来部分程度地“抵消”因地形偏压产生的结构偏压受力的不利情况。因此,采用“先外后里”工序施工,实为浅埋偏压情况下连拱隧道最优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135.
塔河油田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障壁型滨岸相沉积。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工区北部S85井附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朵状体,岩性以大套细-中砾岩为主,物性差,不具储集能力;潟湖沉积分布于工区南部古鼻凸西南轴部,岩性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障壁岛沉积位于工区南缘,沿北东东向平行于阿克库勒古鼻隆轴线分布;滨岸沉积位于工区西南部,主要发育临滨亚相,以细砂岩沉积为主。障壁沙坝和滨岸临滨砂岩的储集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36.
137.
选择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67~2016年城市站(北京站)和城郊农村站(密云站)的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学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过去50 a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显著增加,增温率分别为0.29℃/10a和0.45℃/10a,而最高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则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统计分析显示过去50 a北京地区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显著降低以及气温显著上升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强化城市热岛强度;未来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形成更频繁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夏季城市高温热浪,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38.
泥石流作为非牛顿体,屈服应力大,运动过程通常不稳定。前人建立了许多模型来研究沟床揭底和堰塞体溃决对泥石流不稳定动力过程的影响,沟岸侧蚀对泥石流不稳定动力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侧蚀为主的模型和完全底蚀的模型两种水槽实验的对比,针对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展开研究。实验发现两种工况条件下泥石流正应力和孔隙水压力随着龙头高度沿程波动性的增长而相应地波动性增大,但侧蚀作用使得这种波动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力学分析,证明侧蚀作用导致泥石流龙头的阻力更大,但是龙身颗粒和龙头颗粒的速度差更大,使得龙头附加坡降更大,因此,侧蚀作用使得泥石流龙头的平均速度更快。泥石流龙头浓度和容重的不断增大,使得阻力不断增大,阻力和动力的动态平衡关系是泥石流不稳定运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选择沿华蓥山断裂带分布的荣昌等4口观测井,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方法,计算各井水位和气压及理论固体潮的潮汐振幅谱,比较其潮汐频谱差异,通过对主要潮汐分波振幅的回归计算定量分析各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大小。基于对井水位正常动态的认识,选择各井水位潮汐的主要分波,对井水位长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取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振幅比和相位差),进而探讨特征参数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对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荣昌井水位主要受气压作用的影响,北碚、大足、南溪三口井水位受固体潮-气压潮综合作用的影响,而荣昌井水位只受气压潮影响可能与该井所处含水层裂隙发育且该井未下设止水套管有关;荣昌井P_1S_1K_1波和南溪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在几次大震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地震波没有使井孔与含水层之间的水流交换发生显著变化,而北碚井和大足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分别在汶川和芦山地震时发生变化,反映了地震波的疏通影响。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