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03篇 |
免费 | 10171篇 |
国内免费 | 145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71篇 |
大气科学 | 8268篇 |
地球物理 | 13830篇 |
地质学 | 33978篇 |
海洋学 | 7093篇 |
天文学 | 2539篇 |
综合类 | 4097篇 |
自然地理 | 85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6篇 |
2023年 | 924篇 |
2022年 | 1758篇 |
2021年 | 2112篇 |
2020年 | 2168篇 |
2019年 | 2479篇 |
2018年 | 2010篇 |
2017年 | 2275篇 |
2016年 | 2521篇 |
2015年 | 2636篇 |
2014年 | 3197篇 |
2013年 | 3275篇 |
2012年 | 3531篇 |
2011年 | 3659篇 |
2010年 | 3199篇 |
2009年 | 3793篇 |
2008年 | 3769篇 |
2007年 | 4177篇 |
2006年 | 3970篇 |
2005年 | 3533篇 |
2004年 | 3281篇 |
2003年 | 3067篇 |
2002年 | 2810篇 |
2001年 | 2448篇 |
2000年 | 2284篇 |
1999年 | 2126篇 |
1998年 | 1868篇 |
1997年 | 1723篇 |
1996年 | 1600篇 |
1995年 | 1385篇 |
1994年 | 1331篇 |
1993年 | 1087篇 |
1992年 | 852篇 |
1991年 | 622篇 |
1990年 | 547篇 |
1989年 | 424篇 |
1988年 | 341篇 |
1987年 | 213篇 |
1986年 | 135篇 |
1985年 | 92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38篇 |
1978年 | 38篇 |
1977年 | 31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泥沙输送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实测资料,本文定量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泥沙输送及其分布,并对辽河三角洲沉积区划作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以西来沙和辽河西水道入海泥沙是区域东部拦门沙体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自西向东运移落淤在河口及毗邻浅水域;小潮期,泥沙除向东扩散外,大部泥沙向海方搬运。调查区可划分六个现代沉积作用区,即潮坪沉积区、辽河水下三角洲细粒沉积区、河口沙洲沉积区、波浪潮流冲蚀沉积区、河口冲积沉积区以及潮汐水道沉积区。 相似文献
992.
论文在提出海洋和“新海洋”广度、深度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作为新的海洋权益的控制权,及其在未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由于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论文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视角分析了开发利用海洋深度空间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对解决我国海洋争端,开发海洋新能源及综合践行海洋深度空间权战略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93.
994.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城区和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及其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地下水的均衡状况、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流场、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错断了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使中心地带的基底与祁连山区相连的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变为导水通道,增大了越流补给量,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关于地下水位上升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为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在城区范围内实施水平排水工程措施,在急需解决城区地下建筑物降水的地段和城区东北部的重灾区实施垂直管井排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作为新一代的曲面模拟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算法体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广。然而,目前HASM方法尚未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仅依据求解算法为标准进行简单区分,忽视了HASM所研究问题本质上的差异,阻碍了HASM方法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本文在总结HASM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按照研究问题的本质特点,以输入数据的类型为依据,将HASM分为空间插值方法和空间数据融合方法。其中,HASM空间插值方法是根据离散采样点得到目标曲面,而HASM空间数据融合方法则是融合多源数据,并综合各个数据源优势而得到新曲面的过程。该分类科学、合理,为今后HASM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本文叙述了应用两种HASM方法求解问题时的一般步骤,同时还对两种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张艳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8)
加快棚户区改造是落实国务院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最大民生工程。通过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影像对荣成市2015年度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进行甄别排查,经实地核查后获取不合格项目的具体范围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影像可以有效地提高棚户区改造资金监管中对于项目定性效率,并推进资源共享共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使用中国气象局、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和日本气象厅的3套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CMA资料、JTWC资料和RSMC资料)分析了1951—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3套资料反映的结果如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10°N—25°N范围内,且1980年前其位置点在纬度上有南移的变化趋势,1980年后则相反;移速主要分布在2~6 m/s区间,在25°N左右移速明显加快,1980年前移速呈显著减小趋势;最大持续风速主要分布在10~15 m/s区间,1980年前最大持续风速有减小趋势;在风速较大的区域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较小,2001—2016年热带气旋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每年分别减小0.46 km和0.54 km。CMA和RSMC资料的结果高度一致,而JTWC资料结果与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和强度的变化受资料间差异的影响较大,而其位置及移速的变化则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8.
强震震前(preseismic)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目前对强震前孕震区力学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2011年日本东北9.0特大地震(Tohoku-Oki)发生在GPS观测台站最为密集的地区,为研究特大地震震间(interseismic)与震前的变形状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文中将利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前连续的GPS观测资料,分别计算震间与震前的速度场与变形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日本东北地区(Tohoku)震前的应变状态与震间的有很大的不同,震间的变形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日本海沟北西西向的俯冲挤压作用所控制,其主压应变以近东西向压缩为主,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大体一致.但是,临近地震前(震前)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震前30天的连续GPS观测结果显示,速度场的优势方向经常变换,间歇性地出现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这意味着震前孕震区的力学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震前破裂成核或慢滑移及慢地震等过程有关,这些过程将加速或促进大地震的发生,从而为大地震的发生准备了力学条件.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能够发现的大地震之前的异常现象.由此可见,加密GPS站点进行连续观测,寻找震前变形异常区以及探索异常的物理机制对于地震预测预报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The last magmatic eruption of Soufrière of Guadeloupe dated at 1530 A.D. (Soufrière eru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onset with a partial flank-collapse and emplacement of a debris-avalanche that was followed by a sub-plinian VEI 2–3 explosive short-lived eruption (Phase-1) with a column that reached a height between 9 and 12 km producing about 3.9 × 106 m3 DRE (16.3 × 106 m3 bulk) of juvenile products. The column recurrently collapsed generating scoriaceous pyroclastic flows in radiating valleys up to a distance of 5–6 km with a maximum interpolated bulk deposit volume of 11.7 × 106 m3 (5 × 106 m3 DRE). We have used HAZMAP, a numerical simple first-order model of tephra dispersal [Macedonio, G., Costa, A., Longo, A., 2005. A computer model for volcanic ash fallout and assessment of subsequent hazard. Comput. Geosci. 31, 837–845] to reconstruct to a first approximation the potential dispersal of tephra and associated tephra mass loadings generated by the sub-plinian Phase 1 of the 1530 A.D. eruption. We have tested our model on a deterministic average dry season wind profile that best-fits the available data as well as on a set of randomly selected wind profiles over a 5 year interval that allows the elaboration of probabilistic maps for the exceedance of specific tephra mass load threshold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ypothesis of a future 1530 A.D. scenario, populated areas to a distance of 3–4 km west–southwest of the vent could be subjected to a static load pressure between 2 and 10 kPa in case of wet tephra, susceptible to cause variable degrees of roof damage. Our results provide volcanological input parameters for scenario and event-tree definition, for assessing volcanic risks and evaluating their impact in case of a future sub-plinian eruption which could affect up to 70 000 people in southern Basse-Terre island and the region. They also provide a framework to aid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land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A sub-plinian eruption is the most likely magmatic scenario in case of a future eruption of this volcano which has shown, since 1992, increasing signs of low-energy seismic, thermal, and acid degassing unrest without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