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2篇 |
免费 | 1477篇 |
国内免费 | 20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6篇 |
大气科学 | 4313篇 |
地球物理 | 1201篇 |
地质学 | 1580篇 |
海洋学 | 373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375篇 |
自然地理 | 10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90篇 |
2022年 | 282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363篇 |
2019年 | 469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407篇 |
2016年 | 389篇 |
2015年 | 400篇 |
2014年 | 502篇 |
2013年 | 604篇 |
2012年 | 498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471篇 |
2006年 | 402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78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为进行某铁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获取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3个钻孔的抽水试验,以获取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地下径流模数法的计算值偏小,降水入渗法的计算值适中,地下水动力学法的精度较高,但计算的涌水量值较大;三种方法比较,决定结果采用大值,即涌水量正常值取6150m^3/d,最大涌水量值取9770m^3/d。提出了采用双向自流排水,适当布设施工监控设备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结构的特点,针对GEO星、IGSO星存在的轨道机动问题,以及星座建设阶段存在可用导航卫星少于4颗的情况,给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故障检测排除算法、三星定位方法、病态数据处理方法的解决策略,可以提高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一般导航应用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MODIS资料的贵州植被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6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月平均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月平均气温、降水的观测资料对贵州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2000~2006年植被分布受水热条件控制表现出对气候因子不同的响应关系,其中对降水的响应关系比气温明显,特别是冬季和春季,而植被在夏季和秋季的分布主要受气温的制约,与降水的关系并不明显.从季节和年际尺度的时间变化角度而言,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73(分别通过99.9%和9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07.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运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地下空间守恒定律,测算出2022年山西省开采煤矿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54亿m3,“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煤矿的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05亿m3,估算1949至2021年山西省煤矿因工作面开采形成的采空地下空间约38.98亿m3,预测到2030年山西省煤矿工作面开采还可形成采空地下空间约19.56亿m3。根据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未来可利用的四种模式:煤矿地下旅游或地下仓储、煤矿地下抽水蓄能、煤矿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和煤矿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 相似文献
108.
Symplectitic augite: evidence for 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as an exsolution mechanism in Ca-rich clinopyroxe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Part of the augite in the Artfjället gabbro consists of symplectitic intergrowths between augite and blebs or lamellae of orthopyroxene. Mineral composi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formation of these symplectites by exsolution of orthopyroxene from magmatic augite at a temperature of ca . 900–1000°C. The microstructures indicate that the exsolution mechanism is 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whereby the boundary of an augite grain sweeps through a neighbouring augite, leaving the symplectite in its wake. The formation of this symplectitic augite is catalys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granular water-rich fluid phase, which promotes grain boundary mobility.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市强降雨分区及重现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北京观象台1841—2008年年降水量资料及近50年北京市20个气象站和82个雨量站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对北京地区的降雨进行分区研究,并结合观象台站逐分钟降雨资料应用广义偏态分布(GPD)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历时降雨量重现期。结果表明:近168年来,北京地区有两个多雨时段和两个少雨时段,目前北京处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少雨时段内。7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强降雨主要为全市区域性降雨,90年代之后北京的短历时强降雨呈现出局地性的特征,降水分布不均,强降水中心大致成东北一西南向带状分布。根据北京市降雨EOF分析,将北京市划分为4个降雨分区,分别是山后区、城市中心区、东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区。其中城区代表站观象台站多个历时不同重现期降雨量分析结果经过与现行排水规范对比表明,重现期模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雷达、加密地面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结合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城区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开展了细致的观测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是由向东南移动的东北—西南走向的飑线右端的强降水超级单体(High Precipitation Supercell,简称HPS)造成的,这是目前已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发生纬度最高的HPS。HPS在移动方向的右后侧和右前侧均有明显的“V”型入流,这不同于已有HPS模型,表明中、低层干冷空气和低层暖湿气流特征显著。在环境条件方面,存在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其能量存储盖作用使得雷暴具有爆发性增强的潜势,但该逆温层是在08:00~14:00(北京时,下同)的6小时内形成的,对业务预报极具挑战性。相对其他大气层结热动力参数, 风暴相对螺旋度和粗理查逊数在14:00较08:00显著增大,对HPS的发生具有一定指示作用。高空偏西风急流和低层偏东风活动显著,使得北京地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增强,形成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以及次级环流圈。高空急流造成强烈的相当位温差动平流,促进对流不稳定度发展加强。结合复杂地形作用,在北京西部100 m地形高度线附近形成显著的平原暖湿空气与山地干冷空气的干湿分界线以及风场辐合线。水汽供应主要源自低层偏东风和本地水汽积累。当飑线从西北方向侵入北京并向东南方向移动时,在北部山区,由于条件不足,雷暴没有显著发展加强;然而,在西部山区,在湖面、城市热岛、低层偏东风、冷池出流共同作用下,加之其他有利的环境条件,飑线右端雷暴强烈发展加强,特别是当经过100 m地形高度线附近时发展成为HPS,进而造成石景山区模式口站的大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