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自行设计新型消光池,研制了一种廉价的手持式消光光度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掺杂牛奶的现场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无需对牛奶进行复杂处理,可对常见掺杂(如搀水、米汤、奶粉、豆浆、尿素等)牛奶和含重金属离子汞的牛奶,进行现场检测。由于采用新型消光池,有效地减小了蛋白质粒子因重力沉降所带来的误差,能够成功区分同密度劣质牛奶。该方法灵敏度高,对掺水牛奶的检出限低于2%,对重金属(如汞)的检出限为0.005μg/g。单个样品测定时间不到2 min,适合于牛奶品质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2.
BJKF-1型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在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吕淑红 《岩矿测试》2008,27(6):418-422
将国产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引入宝玉石无损伤鉴定。通过实测图谱比对,就矿物的近红外光漫反射光谱特征,对主要宝玉石品种的可鉴别性进行分析;对翡翠等作为多矿物集合体表现出的近红外光谱特点及翡翠A货、B货、C货的可区分性亦作了初步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利用易于普及的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在波长1 300~2 500 nm的近红外测量区域内对黄玉、绿柱石、电气石等部分宝石类,透闪石、叶蜡石、蛇纹石、硬玉等大部分玉石类样品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卢秀山  谢欣鹏  刘如飞 《测绘科学》2016,41(10):149-152
针对目前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载体设备较大,在狭窄的乡村道路上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该文采用搭载平台为三轮摩托车的轻便型移动测量系统应用于乡村地形测量。该系统具有机动性强、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乡村复杂的地形环境。借助配套的软件可实现杆状地物的自动提取及地形图的二、三维一体化成图,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测区布设靶标控制点,通过点云量测靶标坐标和实测靶标坐标的比较验证了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54.
直接使用粉末样品,用Minipal 4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多金属矿样品中的三氧化二铝、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钾、氧化钙、三氧化二铁、硫、铜、锰、锌、铋、锑、铅、镓、银、砷、锡等17种组分,方法简便、快速,用多金属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精密度试验表明,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均小于12%,能够满足矿山和野外现场快速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便携式声波钻机在河道堤防勘探中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携式声波钻机具有取样连续完整、轻便、场地适应能力强、用工少、节能高效等特点,在河道堤防勘探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6.
宋端正 《探矿工程》2013,40(4):48-50
通过HC600型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在武山温家沟金矿区、文县筏子坝外围铜矿区进行NQ、BQ型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的效果,分析了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相对于立轴式钻机的优点、不足及其经济性,提出全液压动力头便携式钻机在陇东南山区的适用性及我国地质岩心钻机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57.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移动终端更好的共享地理信息不论是对政务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通过移动终端IOS和Android平台实现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开发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8.
地震台阵流动地震仪的检测与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动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观测系统已经成为地下结构、物性探测的基本工具,高质量观测数据的获取是以地震仪的性能为基础的。本文结合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系统建设与维护实践,介绍了科学探测台阵系统采用的几项检测标定技术,包括超低频振动台标定、仪器一致性组网检测、白噪声标定和现场快速仪器检测,形成了一套适合地震流动台阵仪器的检测标定方法,并在观测实践中获得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某石油化工场地土层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调查华北平原一个污染年限超过35年的石油化工场地时,采用便携式仪器土层测气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场地内40多个钻孔不同深度土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基于对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以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比和应用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得出了对场地土层介质中VOCs污染特征的如下认识:(1)土层VOCs浓度的垂向变化可概括为污染源淋滤型、包气带扩散污染型、地下水波动带污染型和混合污染型四种污染类型;(2)在包气带砂土层和粉土层中,VOCs的扩散规律可近似用指数模型描述;(3)包气带土层中VOCs优先积聚在渗透性强的砂性土层中,砂土层中VOCs浓度是粉土层中VOCs浓度的1.5~12倍,平均3.76倍;(4)土层VOCs浓度的水平变异性表现为包气带土层的变异性要比地下水波动带土层大,且水平变异性能在25m尺度内得到充分显示;而土层VOCs浓度的垂向变异性随地而异,变化复杂,很难用统一的一个量化尺度来表征。本文对这一典型污染场地的剖析,有助于从事污染场地调查人员认识我国华北平原石油化工类场地的污染特征,并为调查与治理类似污染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0.
We use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to study young fluvial sediments located at the main channels of one of the largest fluvial systems of North America: the Usumacinta–Grijalva. We use the pulsed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PPSL) system also known as portable OSL reader, full OSL dating and profiling OSL dating in samples extracted from vertical sediment profiles (n = 9) of riverbanks to detect changes in depositional rates of sediments and to obtain the age of the deposits. The results of the PPSL system show that the luminescence signals of vertical sediment profiles highly scattered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contrast with the luminescence pattern observed on well‐reset sequences of fluvial deposits where luminescence increas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the profile. The profiling and full OSL ages yielded large uncertainty values on their ages. Based on the inconsistencies observed in both ages and luminescence patterns of profiles we suggest that these fluvial deposits were not fully reset during their transport. As an explanation, we propose that in the Usumacinta and Grijalva rivers the cyclonic storms during the wet season promote the entrainment of large volumes of sediments due to high‐erosional episodes around the basin resulting from hyper‐concentrated and turbid flows. We conclude that the PPSL, profiling and full OSL dating of sediments are useful tools to quantify and to assess the depositional patterns in fluvial settings during the Holocene. These techniques also can yield information about sites where increases in the sediment load of rivers may produce poorly resetting of grain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OSL dating.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