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3篇
  免费   3606篇
  国内免费   7198篇
测绘学   446篇
大气科学   1461篇
地球物理   2936篇
地质学   19431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300篇
自然地理   38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817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254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354篇
  2011年   1250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031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814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740篇
  1998年   729篇
  1997年   676篇
  1996年   637篇
  1995年   566篇
  1994年   433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研究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斜层理发育,粒度较粗,为晚更新世产物;上部的地震反射结构简单,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结构,粒度较细,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的是一项在微机上实现的台风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可进行台风气候查询、台风路径检索、台风特例查询,并能利用相似加权法制作出12-72小时台风路径和中心强度预报,对异常路径台风也可提供一定的诊断预报判据。本系统已在军内外一些气象业务单位得到应用,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台风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83.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中 ,充分认识古冲沟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利用东营北部凸起带的地质、钻井、航磁和地震等资料 ,对古冲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和古冲沟储层预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4.
王风范  耿敏 《海洋预报》1995,12(2):61-66
本文以9414、9415号两个连续北上台风为例,证明能量场的分布与台风移向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5.
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方志、文史资料,着重考证了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研究发现,古胶州港的位置自唐代至清末近1300年间,沿胶州湾西、北岸大致经历了7次变更,特别自明代开始,港口位置变迁尤为频繁,作者初步分析认为这与历史时期胶州湾内西、北岸的不断淤涨和胶莱南河、大沽河口的冲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砂岩型铀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尝试从成矿系统演化论的角度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即,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迁移的动力学为主线,从区域地质背景演化,特别是构造动力演化、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入手,恢复矿前期、成矿期、矿后期的区域古地形格局。运用融入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的古水文地质分析方法,重建区域演化进程中各地质时期的古流场。着重从区域尺度上研究矿质的源-迁移-汇(成矿)-保存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各类地下管线突发事件频发。通过"苏州市地下综合管网应急处置系统"项目的开发和实践,本文试图从总体上论述地下综合管网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应用原理及相关的技术实现,重点阐述了基于"12345"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平台,在充分利用GIS的网络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地下管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88.
针对由单中继星和单低轨卫星组成的联合定轨系统,给出了系统内不同轨道卫星摄动项的选取方案和卫星间的可见性判别模型。在模拟出含有白噪声的四程测距观测数据文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测距精度和采样弧段对联合定轨中高、低轨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联合定轨更有利于对低轨卫星的轨道改进;同样的采样时间条件下,测距噪声越小定轨精度越高,并且采样时间越短它的影响越明显;同样的测距噪声条件下,所用资料的采样时间越长精度越高,但当测距精度很高时,TDRS达到最好定轨精度所需的采样时间相应有所缩短。并在定出轨道后进行了轨道预报,分析了轨道预报的趋势及精度。  相似文献   
89.
Jiyang (济阳) sag is an oil rich basin,consisting of Huimin (惠民),Dongying (东营),Zhanhua (沾化),and Chezhen (车镇) depressions.The elastic rock of Paleogene has undergone early and middle diagenetic stages and now the main clastic reservoir is in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Primary and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Paleogene sandstone,the latter is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calcite cement in rocks owing to the organic acid from the maturated source rock,but the materials dissolved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epressions.The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s of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the ones of Zhanhua and Huimin depression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the secondary pores of Chezhen depression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in upper section,and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two depths and the depth goes down from west to east,from south to north in Jiyang sag.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are maturity and location of source rock.Lastly,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servoir buried depth,sedimentation,and diagenesis.The reservoir with high qual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in Dongying depression; there are some good reservoirs in Gndao (孤岛),Gudong (孤东),and Gunan (孤南) areas in Zhanhua depression,and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steep slope and the south gentle slope of Chezhen depression and central uplift,south gentle slope of Huimin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90.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