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西藏昆仑山南坡1∶20万化探工作中圈出的土则雪山HS16综合异常查证中,发现宽850 m,长约4 km,由8个铜、铜锌、铜铅锌和2个铜矿化体组成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带,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兼具沉积砂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沉积改造型矿床.该调查区铜的找矿潜力极大,具备有发现矿田级铜矿产的前提.作为铜矿的伴生,共生银、铅、锌矿也具有相当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2.
通过研究大洋锰结核经氨浸工艺提取Co,Ni,Cu等有价金属后的粉末状固体残渣(氨浸渣)对石英-长石-高岭土3组分陶瓷体系烧结行为及制品性能的影响发现:3组分体系中添加不超过10%的氨浸渣,在1140℃烧结90min,烧结体的抗折强度大于65.9MPa,吸水率小于0.128%.达到JC/T665-1997规定的要求。氨浸渣的助熔效果明显,添加5%~10%即可降低3组分陶瓷烧结温度40℃~80℃,添加量过多(超过10%)会增加熔体相含量.易引起坯体过烧,不利于坯体致密化和烧成工艺控制。添加氨浸渣,烧结体呈灰白色一黄褐色,且烧结体颜色随氨浸渣含量增加而变深。研究认为,氨浸渣可以作为石英-长石-高岭土3组分陶瓷的助熔剂和色料。  相似文献   
83.
东太平洋海盆内多金属结核中的铁矿物萧绪琦郭立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1前言早在五十年代人们就已注意到,大洋多金属结核含铁量较高,由于结核中矿物颗粒细小,结晶程度低,使得铁矿物的确定很困难,通常称之为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  相似文献   
84.
叶光斌  王风平  肖湘 《台湾海峡》2010,29(2):218-227
通过非培养手段研究了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ES0303站点锰结核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内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各种群丰度不一(61个OTUs),其中变形杆菌类群为优势种群,占所有细菌克隆子比例的64%,且主要分布于β/γ-、α-和δ-等3类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亚群之中,占比分别为34%、18%和12%.此外还存在包括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在内的细菌类群的分布,克隆子比例依次为9%、7%、8%、2%和5%.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研究结果表明:古菌的群落结构单一(仅12个OTUs),全部是由泉古菌海洋类群I(crenarchaeote marine group I,MGI)组成;其中MGI-η类群最为丰富,达到44%,而MGI-α、MGI-ζ和MGI-ε类群的克隆子比例分别为25%、18%和9%,另外还发现2个新的MGI分类类群.相关克隆子的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并未发现已报道的直接参与铁锰氧化还原相关类群的存在,但它们大多数与来自多金属结核来源或深海来源的不可培养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锰结核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氨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酸杆菌等能够改变pH值的细菌和古菌类群的存在,意味着它们可能在锰结核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元素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88年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构资源调查取得的结构样品和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PS光电能变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结核核心和壳层(层纹构造区与斑杂构造区)的矿物组成及元素赋存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核心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只含少量结晶差的锰铁矿铁为主,层纹构造区的锰相矿物主要为δ-MnO2,斑杂构造区的锰相矿物则为结晶稍好的钠水锰矿和δ-MnO2。(2)结核金属元素主  相似文献   
86.
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类型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化学选择溶提、X射线衍射 (XRD)等技术 ,对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根据 0 .1mol·L-1盐酸羟胺 (HAHC)处理前后土壤铁锰结核的XRD峰的变化 ,可鉴定出其所含的锂硬锰矿和钙锰矿 ;分析HAHC处理前后同一XRD谱线上不受锰矿物干扰的相邻层状硅酸盐矿物衍射峰与所含锰矿物衍射峰强度的比值变化 ,确定了水钠锰矿的存在 ;结合铁锰结核中与锰矿物类型相关的元素含量 ,可鉴定出其所含的钡硬锰矿和铅锰矿。  相似文献   
87.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钙质超微化生物地质学研究方法,分析鉴定了多金属结核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建立了多金属结核生长层柱状剖面图,确定了多金属结核形成的三个生长阶段及其年代,为揭示多金属结核的成矿规律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采自东太平洋CC区的2块不同类型的铁锰结核及中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的1块富Co结壳,采用XRD和ICP-MS(AES)等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及钡镁锰矿组成,富Co结壳主要以水羟锰矿为主。与2块铁锰结核相比,富Co结壳总体上Cu、Al、Na含量较低而Co含量较高;两块不同类型的结核相比较,水成型铁锰结核的P、Ti含量较高,而成岩型铁锰结核的Cu、Ni含量较高。3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为(521.8~1 424.15)×10-6。REE分布型式总体呈平缓型,(La/Yb)N为0.72~1.01,并具程度不同的Ce、Eu正异常。经估算,富Co结壳的生长速率为1.92~4.24mm/Ma,水成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31~14.29 mm/Ma,成岩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1.24~76.32mm/Ma。并根据铁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推测了其生长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9.
南海东北陆坡区铁锰结核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取自南海东北陆坡区的铁锰结核成分进行了X射线衍射,中子活化和电子探针研究,结核的组成矿物有δMnO2、针铁矿,水针铁矿,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钾长石,伊利石和白云母等。铁锰成分变化较大:Fe为7.1%-16.0%;Mn为5.8%-7.7%。Cu,Co,Ni,Pb含量低,分别为0.04%-0.06%、0.11%-0.15%、0.02%-0.03%和0.05%-0.07%,Mn/Fe比值为0.7。铁锰结核从内壳层向外壳层含铁量逐渐增加,Cu,Ni含量波动降低,反映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沉积环境波动,陆源碎屑物供给增加和Mn,Cu,Ni,Co元素来量变化的影响,具有典型边缘海水沉积成因铁锰结核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
太平洋中国开辟区锰结核生物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建林  张富生等 《地质学报》2001,75(2):228-233,T005,T006
本文对叠层石(微小叠层石与奇异叠层石)及其建造者(中华微放线菌与太平洋螺球孢菌)在结核中显示的规律性特征,叠层石纹层与超微生物生长,主要锰矿物及Fe、Mn元素与叠层石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超微生物直接成矿等作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锰结核中叠层石柱体一般都显示出纹层、纹层组与纹层带3个级别的生长韵律,明层菌丝体密集,暗层菌丝体稀疏;两种叠层石类型与超微生物化石种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主要锰矿物含量变化与叠层石类型密切相关;叠层石柱体内Fe、Mn元素分布比柱间空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全球性大气化程度比生殖菌丝强;超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与沉积粘附作用直接造成了结核中Fe、Mn元素的富集,而全球性大气修与洋底微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生长的兴衰,导致了明暗相间纹层的交替出现。我们认为,叠层石纹层显示的韵律性特征,是胶体化学作用与沉积作用难以形成的,只有微生物群体的世代繁衍,才能构筑成几乎固定不变的叠层石柱体形态。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了大洋锰结核的生物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