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1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74篇 |
地球物理 | 228篇 |
地质学 | 720篇 |
海洋学 | 15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97篇 |
自然地理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多样性指数、群落外貌、结构特征以及物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块2 500 m2的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70~123种,分别属于36~49科、70~74属;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2个类型,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的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所占的比例很少;群落中胸径≥2 cm的乔木树种丰富度为60±11.14,Shannon-Wiener指数为2.605 1±0.342 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7 3±0.065 4;群落的结构层次可分为乔木(Ⅰ、Ⅱ)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物种-面积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 m2时开始趋于平缓.与本地区的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相比,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中、小高位芽植物以及单叶、革质、中叶植物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大高位芽、藤本植物的比例较少.与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其中高位芽、全缘叶、中叶植物比例明显偏高,小、矮高位芽、小叶植物比例则明显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本地区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以及广东鼎湖山、白云山的常绿阔叶林,与云南哀牢山、浙江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较为接近,但明显高于日本Okinawa群岛、滇中地区的常绿阔叶林.表明西双版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植物区系成分虽具有一定的温带成分,但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热带性较强. 相似文献
994.
提高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6 h)的准确率是确保电网调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瓶颈之一。基于云-辐射关系,利用地面观测的太阳辐照度反演的云相对辐射强迫比值,构建了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模型(R模型),并用美国南部大平原中心站16 a的辐照度观测数据,对R模型的预报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有云存在的个例中,R模型较传统的简单持续性模型(Simple模型)的预报性能有很大提升,相比于预报性能较高的智能持续性模型(Smart模型或RCRF模型)仍有2%~25%的改进。(2)在16 a包含2.9×105个8类云状个例的总体检验中,当预报时效超过1 h时,R模型的预报性能显著优于Simple模型和RCRF模型。相对于RCRF模型,R模型在6 h预报时效下,对总辐射和直接辐射的预报性能可分别提高25%和19%,预报时效分别延长了1.5 h和1 h。(3)R模型为太阳辐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准确率更高的基准模型。同时,该模型可仅依靠地面短期的辐照度观测资料即可预报,为缺少同期气象要素观测的光伏电厂的辐射预报提供了新的途径或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5.
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钾和磷,通常采用高压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但复杂的基质会增加消解难度,如花生、核桃等含有高油脂类大分子聚合物的样品难以快速消解彻底,易使测定结果偏低。为了提高植物中钾和磷的检测效率,本文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和高压密闭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将待测元素磷转化成磷酸盐,钾成为游离的钾离子,形成单相单价态消解溶液,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应用ICP-OES快速、准确测定不同类型样品中钾和磷含量的前处理方法。经实际样品分析验证表明:①对于高油脂类样品,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通过强酸破坏植物外层结构,使有机物快速炭化,随后滴加过氧化氢快速消解(约2.5h),能直接消解样品,且消解更安全和彻底;而高压密闭微波消解法耗时较长(约4.5h);与大多学者研究结果对比,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准确度优于高压密闭微波消解法,建议优先采用。②对于非油脂类样品,2种处理方式均适宜,钾和磷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与目前大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其中高压密闭微波消解法试剂消耗少、空白值低、操作简便,建议优先采用。③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测定钾和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6mg/L和0.001mg/L,对于高油脂类样品RSD在1.32%~1.98%之间,相对误差在-0.007%~-0.025%之间,重复性r在2.92%~8.21%之间;对于非油脂类样品RSD在0.51%~0.87%之间,相对误差在-0.002%~0.010%之间,重复性r在0.770%~5.08%之间;高压密闭微波消解法测定钾和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mg/L和0.001mg/L,对于高油脂类样品中钾和磷的相对误差在-0.012%~-0.028%之间,非油脂类样品中钾和磷的相对误差在-0.010%~0.001%之间。④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能够快速消解高油脂类植物样品,但湿法消解仍然受样品性质的复杂程度以及消解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分析了九龙江口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以及盐沼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不同状态(成熟、衰老和腐烂)叶片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9种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样品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为棕榈酸C16:0 (21.76%~39.55%),其次是硬脂酸C18:0 (4.98%~29.88%);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C18:1n9 (2.04%~12.90%)、亚油酸C18:2n6 (8.25%~24.69%)和C20:1n9 (1.64%~40.45%)。红树植物和盐沼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C30:0为红树植物的特征脂肪酸。在植物衰老和腐烂的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新鲜成熟样品存在差异,C20:1n9在衰老的样品中出现明显的下降,而相比红树植物两种盐沼植物的C20:1n9含量则下降更快。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湿地植物在衰老和腐烂后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必需脂肪酸C18:2n6的水平则未出现升高。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荒漠植物与表土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表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反映了来自于地表各种植物δ13Corg的一个混合信息.要从沉积物δ13Corg中提取可靠的植被信息,需要系统研究现代表土有机质δ13Corg与地表植被δ13Corg的差异.初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主要现代植被及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对比不同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δ13Corg的差异.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柽柳属种群中植物与表土碳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在干旱地区土壤中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等的干扰因素可以忽略,其现代土壤的同位素组成只与地表相应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关.塔里木盆地柽柳属种群中表土有机质δ13Corg值比地表植被δ13Corg值平均偏正1.71‰左右,不同于其它地区表土和地表植被δ13Corg差异(2.2‰,1‰,0.5‰)的结果,反映不同地区表土和地表植被有机质δ13Corg值差异不同.在利用沉积物δ13Corg值提取古生态植被信息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与地表植被δ13Corg值的不同差异会影响植被中C3、C4植物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998.
999.
QIU Hao FENG Lianjun CHU Xuelei LI Luoyang ZHANG Xingliang LI Jinhu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22,96(4):1294-1307
Silica-phosphatic nodules are abundant in black shales of the Yanjiahe Form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South China, which is correlated to the Fortunian Stage, Terreneuvian Series, Cambrian System. The nodules are rich in small shelly fossils and hence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numerous paleontologists and sedimentary geologists. However, the genesis of the nodule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mall shelly fossils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nalyze morphological, structural,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nodules in multiscal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nfocal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Results reveal that nodules are concentric in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silica-phosphatic core encrusted sequentially by a phosphatic zone, a siliceous zone and a very thin pyrite outer rim. The black shales hosting the nodules demonstrate a laminated texture of alternating clayey and silty laminae,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deposited in sulfidic/less sulfidic, high/low production, intense/weak chemical weathering conditions. The phosphogenesis of the nodules resulted in the phosphatization of small shelly fossils, which prevented the fossils from being dissolved during diagenesis, whereas the silica encrustation sealed the fossils within the nodules and thus protected the fossils from alteration by deep burial and surface weathering. 相似文献
1000.
工厂化鱼类养殖智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鱼类生长的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作者根据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r)的生理特点(耗氧率、氮的排泄率等)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采用生物转盘、臭氧(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构建在Windows2000 Visual Basic6.0下运行的环境调控软件包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转盘)及增氧、消毒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