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7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1313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597篇
地质学   2871篇
海洋学   484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元回归模型在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坝的失事事故中,渗透破坏占了30~40%。坝基渗流长期观测资料是病险土石坝渗透稳定性预测的主要依据。多元回归模型是定量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力工具。本文根据坝基水文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渗流场的非平面性,将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应用于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给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计算算例。通过对陆浑水库的研究分析,对坝基渗透稳定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有了进一步认识,成功地解决了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坝基渗流问题,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运行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与其它方法结论一致,从而证明多元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3.
镇安场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镇安场变形体位于长江左岸的重庆市涪陵区镇安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还有瀑雨、洪水、地震、植被破坏等外在因素。通过野外勘查,运用探槽、浅井、钻探等工程控制,已查明该变形体已发生过局部变形,尚未形成大范围的变形和滑移,处于潜在滑移变形阶段。在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后,特别是在水库水位降低和地震作用下,变形体可能失稳而向下滑动。通过对变形体的稳定性的评价,认为该区沿库岸应采用以支挡工程为主、排水为辅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4.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5.
斜坡地下水渗透力计算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分析了基岩山区斜坡区域地下水的渗流模式,指出斜坡堆积体中地下水的一般特征,根据这个特征建立了条分法中斜坡渗透力的简易计算方法,用于改进传统的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补充参数,易于工程勘察人员掌握。提出通过极限状态考察斜坡安全储备的思路,对三峡库区某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和安全储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方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过高,当库水位快速下降时滑坡稳定性减弱,地下水渗透力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6.
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运用板裂结构理论和宏观地质法,分析了斜坡变形的影响因素、破坏机制和稳定状况。认为五峰山斜坡变形是各种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论有无其它触发因素,在自然状态下斜坡均会发生变形,变形模式为由下坡至上坡发展的溃屈破坏。位于陡坡上的碎块物质,当临界雨强达到7 6mm 10min时,将发生坡面泥石流。该研究对长江沿岸类似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小塘至甘塘段20m以上高度的煤系地层路堑边坡共计11处。岩层以全—强风化层为主,厚度20~40m,其物理力学性质大大降低,边坡可能发生平面破坏和圆弧破坏等2种破坏模式。部分地下水水质中SO2-4含量大于200mg l,具有强烈的硫酸盐侵蚀性。边坡防治对策应在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设置山坡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泄水洞、边坡渗沟、排水仰孔等防、排水措施,减少地表水渗入坡体,疏干边坡表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8.
PLS法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华明  丁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4):320-322
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的基本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综合考虑多因变量影响因素,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进行回归建模,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III):似海底反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与似海底反射有关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以推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研究的认识 .30年的似海底反射研究表明 ,似海底反射仍然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存在的最好手段之一 .有似海底反射 ,是可以认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 .虽然存在“游离气带速度模型”与“水合物楔速度模型” ,但似海底反射主要由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下方的游离气引起 .BSR上方的天然气水合物、下方的游离气与天然气再循环和含甲烷的流体流有关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计算控制因素难以准确确定等因素 ,似海底反射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只是近似的对应关系 .需从动态的观点考虑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体系及其与似海底反射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10.
Decoupled seismic analysis of an earth da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an earth dam is evaluated via the decoupled displacement analysis using the accelerograms obtained by ground response analysis to compute the earthquake-induced displacements. The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dam is carried out under both 1D and 2D conditions, incorporating the non-linear soil behaviour through the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Ten artificial and five real accelerograms were used as input motions and four different depths were assumed for the bedrock.1D and 2D response analyses were in a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top third of the dam where only a 2D modelling of the problem could ensure that the acceleration field is properly described.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ratio obtained in the 2D analyses was equal to about 2 in all the cases considered, consistently with data from real case histories.The maximum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computed by the sliding block analysis were small, being less than 10% of the service freeboard; a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the dam can then be envisaged for any of the seismic scenarios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