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146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3308篇
海洋学   52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Results from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regarding the exchange of HNO3, NH3, and NH4NO3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biosphere are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a modified inferentia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icrometeorological ideas of the transfer of momentum, sensible heat and matter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s among these nitrogen compounds. This modified inferential method calculates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friction velocity and the fluxe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the height-invariant fluxes of the composed chemically conservative trace species with group concentrationsc 1=[HNO3]+[NH4NO3] (total nitrate),c 2=[NH3]+[NH4NO3] (total ammonia), andc 3=[HNO3]-[NH3] as well as the fluxes of the individual nitrogen compounds.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fluxes is based on the flux-gradient relationships in the turbulent region of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The modified inferential method requires only the data of wind velocity,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oncentrations (HNO3, NH3, and NH4NO3) measured at a reference height by stations of a monitor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52.
桩基施工将引起周边地层位移和邻近隧道结构变形,以南京龙津桥改建项目桩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各工况条件对地层位移场和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地层位移和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说明采用“钢套管边旋压边取土”、“群桩间跳施工”等工艺,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程度较小,建议近隧桩基工程采用全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监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3.
场地回填土与搅拌桩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软土地坪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其中沉降控制是影响地坪安全运行的关键。以近海软土地区工业厂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回填土两种不同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填土厚度下两种工况的地基固结总沉降、施工沉降、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桩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减小,提高了软土地坪地基处理效果,有利于处理后地坪的安全运行,验证了前述分析结论,为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The mass accommodation coefficient of ammonia gas on water has been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rate of 50–200 ppm NH3 in one atm of air or helium into a liquid jet of 97 µm diameter as function of the exposed jet length, and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ich treat as the only free parameter. The model considers in detail transport of NH3 by molecular diffusion, penetration of the gas/water interface, hydrolysis in the acidified water, and transport of the solutes from the surface into the jet. A correction is applied for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jet surface speed, using literature data on the fluid mechanics of liquid jets. The result of nine sets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is
  相似文献   
55.
在基坑中对等截面单桩进行了抗拔静载试验,在桩身设置应变式钢筋计,成功测得桩身各截面的应变数据。分析试验所得数据,对试验抗拔桩抗拔系数的取值、侧摩阻力的发挥、混凝土桩身的开裂等进行了探讨,相应给出了抗拔桩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6.
利用夯扩灌注桩对桩端持力层的加密作用,可解决水下填筑问题,利用粉煤灰的可压密性和夯扩灌注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可大幅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工程投资。以河南洛阳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粉煤灰垫层和夯扩灌注桩组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桩基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依据负摩擦产生的机理——中性点理论,论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基设计应考虑中性点,而不应全部计入负摩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8.
杨生彬 《探矿工程》2006,33(8):8-10,16
北京市深基坑工程中土钉墙支护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对于边坡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采用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应用过程,说明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并就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一些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0.
在颍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灌注35号墩-1桩基时,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浇注中断,桩基检测时发现缺陷,采用旋喷压浆技术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对采用旋喷压浆处理桩基缺陷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