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内蒙古毛登地区发现碎斑熔岩发育,其具有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的双重结构。毛登碎斑熔岩岩体呈近圆形穹状,可划分出中心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不同相带岩石特征明显。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9.20Ma±0.73Ma,属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富硅、碱,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强烈亏损,富集Rb、Th,亏损Ba、K,与同期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同,研究表明其形成于造山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2.
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机上用dBASEⅢ建立了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应用程序。火山岩数据库包括岩石描述、主要氧化物含量、稀土元素含量、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同位素分析、矿物分析等六个子库,可以存贮二百余项有关火山岩的数据和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维护、数据输出、应用程序接口及退出系统等项功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应用程序主要包括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等计算程序,各种地球化学图件的绘图程序。火山岩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为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
辽宁大石桥花岗质岩石成因分析及其在硼矿勘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石桥硼矿区花岗质岩石成因的研究,提出花岗质岩石属层状混合花岗岩成因,并以此为指导,在辽宁大石桥地区找到了3个中型硼矿床.花岗质岩石与其围岩变(浅)粒岩为渐变过渡关系,并呈现一些特殊的结构构造.其岩石化学成分变化较大,Al过饱和,AKCN值较大,Ti含量高.其特殊的岩石化学组成及氧同位素δ18O值均>10‰,显示为混合花岗岩特征.花岗质岩石与其围岩变(浅)粒岩的REE组成特征一致,LREE/HREE平均值为3.86;负Eu异常,δEu平均为0.62,Eu/Sm平均值为0.163,与地壳来源的花岗岩及沉积岩的数值相近.该区花岗质岩石并非岩浆底辟作用形成的岩浆型花岗岩,而是层状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94.
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尤其是滨海石化项目,其污染种类多、环境风险大、保护目标难确定,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文章对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保护目标的确定、评价标准的选取、污染源的估算和保护措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珠江入海口某大型石化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案例分析,为类似地区的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95.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岩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为典型的钾玄质岩石,岗尾、轮水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酸性一偏中性的钾玄质系列岩石(少数样品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而石菉花岗闪长岩则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这些岩体在岩石化学演化趋势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同一个岩石成因系列.40Ar-39Ar和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马山和岗尾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64±2)Ma和(154±1)Ma.阳春地区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发生了3次主要的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的K富集程度逐渐降低,岩浆岩成分从钾玄质系列过渡到钙碱系列.  相似文献   
96.
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伊丁石化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粗安岩、粗面玄武岩、安粗岩、粗面英安岩、粗面岩、流纹岩、凝灰岩及花岗斑岩等,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橄榄安粗岩和碱性玄武岩3个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富Si、K,贫Mg、Fe、Ca、Al;橄榄安粗岩系列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富碱,尤其富K,富Al、Ti,贫Si。相比之下,橄榄安粗岩系列比碱性玄武岩系列更富K、Al、Ti、Si。本区复杂的火山岩很可能是晚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巨大板块中Faralong、Izanagi、Kula等板块相对亚洲大陆走滑和斜向俯冲及在大陆内产生的NE-NNE向平移剪切-伸展拉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黄国龙  朱捌  王建永 《地质学报》2005,79(5):679-689
利用前人钻孔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找矿目的层西山窑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砂体厚度及空间展布;对比各岩层的后生氧化程度,确定了层间氧化带的分布范围和空间展布形态。通过对目的层砂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本区砂岩孔隙度、密度与其结构构造密切相关,以及氧化带中次生矿物变化和化学元素如Fe、CO2、C有、S、U、Th、Se、Mo、V等含量变化与地下水的氧化作用有关,符合水成铀矿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圈定出氧化砂体,其底板埋深小于300m、厚度达50-100m、氧化带前锋长达60km。并在氧化带前锋发现铀矿化、硒矿化多处,初步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
柴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群海相火山-沉积岩广泛分布于柴北缘带,西起小赛什腾山,经过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一直延续到乌兰的赛坝沟,是一套活动型沉积,其中的火山岩构成了柴北缘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弧。研究针对所采集的92件柴北缘滩间山火山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有49件属于钙碱系列、33件属于拉斑系列、10件属于碱性系列。再结合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主要有两种:1轻稀土中等富集,(La/Yb)N介于2~8之间,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以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为例;2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Yb)N介于0.6~3之间,较弱或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以绿梁山和双口山为例。最后结合年代学的系统综合分析认为,柴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图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属拉斑系列,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大地构造属性,形成于晚寒武世的柴北缘洋盆俯冲消减;第二种与洋脊火山岩较为相似,具有弧后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形成于早奥陶世的弧后拉张。  相似文献   
99.
山东韩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矿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山东韩旺条带状铁矿是一个新太古代大型鞍山式铁矿床, 本文主要对韩旺条带状铁矿进行了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研究, 并与国内外该类型矿床进行对比。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经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磁铁矿部分受到变质重结晶, 但局部仍保存有化学沉积的特征。在TFe-(CaO+MgO)-SiO2图解中, 其分布与五台山条带状铁矿和世界条带状铁矿分布区一致。韩旺铁矿稀土元素含量较低, 具有太古宙海洋沉积的特征, 在PAAS(太古宙后平均澳大利亚沉积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中显示轻稀土的相对亏损和重稀土的相对富集, 具有较强的Eu的正异常和明显的Y的正异常, 无明显的Ce异常, 这一特征与我国鞍山弓长岭和五台山及世界许多地区的太古宙BIF特征一致。微量元素中Ti、V、Co、Ni、Mn、Sr、Ba等元素的含量都较低,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中具U、Ta、La、Ce、P正异常, K、Nb、Sr、Hf、Zr负异常。文章中也对韩旺条带状铁矿中Sr/Ba、Ti/V等元素的比值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综合研究结果认为韩旺条带状铁矿具有与火山热液伴生的铁质, 形成于海洋化学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0.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2):1484-1503
Windy Craggy is an approximately 300 Mt Cu-Co-Au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phide (VMS) deposit in northwester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The Windy Craggy deposit is hosted by the Middle Tats Volcanics (MTV), a Late Triassic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of intercalated mafic pillowed to massive volcanic flows and sills and calcareous argillite that are part of the Alexander terrane. The host footwall and hangingwall flows and sills are predominantly alkalic basalts (Nb/Y > 0.70). MTV alkali basalts at Windy Craggy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 >100X chondrite compared to chondrite, have steep REE patterns [(La/Yb)cn = 7.1–25.4], and generally lack the Ta and Nb depletions relative to primitive mantle (e.g. [Nb/Th]pm = 0.68–1.94) characteristic of arc environments, although most have [Nb/La]pm < 1. By contrast, volcanic rocks away from the deposit (and regionally; Lower Tats Volcanics, LTV) as well as late dikes that cross-cut all lithologies including 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onal fabrics are sub-alkalic tholeiitic to calc-alkaline basalts and basaltic andesites that are less enriched in the LREEs (10–100X chondrite), have less steep REE patterns [(La/Yb)cn = 0.41–10.6], and show well-developed Ta and Nb depletions (arc signatures; [Nb/Th]pm = 0.20–0.79), consistent with formation in an oceanic arc environment. The co-occurrence of tholeiitic/calc-alkaline arc rocks with alkalic rocks indicates that the LTV (former) and MTV (latter) formed from melts that wer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y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and likely formed within a back-arc basin setting formed on a rifted oceanic arc. There is no geochemical or isotopic evidence for major involvement of continental crust. The LTV basalts likely were produced by progressive depletion in the source by 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overlying the subducting oceanic crust. The presence of the MTV alkalic Windy Craggy rocks overlying the LTV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a slab-window, perhaps related to subduction of a spreading centre, which allowed more enriched magmas to reach the surface with only minimal interaction with subduction-modified mantle. The presence of this slab-window might have provided the mechanism for the generation of anomalously high heat flow close to the seafloor, which initiated and sustained vigorous, long-lived hydrothermal activity necessary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large accumulations of massive sulphide.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large VMS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a slab-wind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