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694篇
地质学   1859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21.
以6个1/2模型RCS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轴压比下RCS组合件的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梁铰破坏时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优于构造破坏;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滞回环愈加丰满,初始刚度有所增加,承载力有所增大;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刚度退化速率变慢,且梁铰破坏时随着轴压比增大,刚度退化速率变大。基于试验结果和现有恢复力模型理论,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与实际试验骨架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较好的反映轴压比对其滞回特性的影响,可为该RCS梁柱组合件的弹塑性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2.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论认为,粘土的膨胀性以及其水化后形成浆体的流变性是引起低速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23.
张鹏  张小莉 《地下水》2014,(2):74-76
采用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泥质含量参数配合声波时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泥质含量特征二次分类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两个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相关性良好,对应于研究区两种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匹配良好,解释模型满足研究区精度要求。在沉积微相背景约束条件下,对研究区储层选择合理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可以使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解释达到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24.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太湖湖体磷收支平衡的关键因素.基于2012-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全湖及各水资源分区河流入出湖总磷负荷,并以水量加权计算其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不同分区水污关系的变化规律;以月为时间尺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揭示入湖总磷负荷分别与入湖水量、入湖...  相似文献   
725.
附着生物对太湖常见的两种沉水植物快速光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玉芝  黄瑾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10,22(6):935-940
在水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7-8月),以水草较丰富的贡湖湾作为采样区域,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太湖常见的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及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叶上的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去除附着生物前后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两种沉水植物上的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附着生物群落中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比值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沉水植物在去除附着生物前后的光合参数有显著的变化,光合作用效率、半饱和光强、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增加.这表明附着生物降低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26.
水--煤层气两相流体在煤层中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煤体承受有效应力、水-气混合流动及固一流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水-煤层气两相流渗的基本方程,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测定了煤层中水-煤层气共同流动时的两相流体的流量,渗透率及随水的饱和度变化关系,并据此模拟出了反映水-煤层气渗透基本规律,从而为煤层气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7.
应用安丘台跨断层定点形变的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一般多项式曲线分段拟合,结合周边的地震活动背景.研究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和周边的地震活动在频度上存在对应关系。可利用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为台站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28.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方式会造成频散谱在低频端较低的分辨率.非线性信号比较法(NLSC)利用指数函数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频散谱的成像分辨率.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仅利用两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并不能将面波的频散特性完整地考虑在内,导致LSC和NLSC方法对高阶模式的成像存在较大的误差.由于主动源面波勘探多道采集的方式,基于信号比较理论的多道信号比较法(MSC)充分利用多道地震信号,可以获得准确的多模式成像,然而该方法需要计算任意两道的频散谱并叠加,存在冗余的计算,导致计算效率较低.因此,本研究对MSC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过追踪炮集记录上的面波波组提高了原方法的计算效率,同时,利用理论频散曲线进行叠加分析,验证了改进的MSC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与相移法、LSC和NLSC方法的对比分析,展示了MSC方法是一种准确的、高分辨率的面波多模式频散谱成像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9.
利用贵阳站2020年1—10月逐日探空资料和闪电监测资料,逐一选取72个物理量参数纳入单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的指标进入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选取满足检验条件P<0.05的参数得到雷电潜势预报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模型开展雷电潜势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预警效果优于单因素模型,预警准确度从75.4%提高到79.5%;(2)联合ROC曲线确定预报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611,雷电潜势预报的命中率POD为84.01%,虚假警报率FAR为26.05%,临界成功指数CSI为69.38%,准确率较高,雷电潜势预报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3)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法在气象预测预报,特别是非线性预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0.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changes in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MYRB) using sediment rating parameters. Daily streamflow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t 35 hydrological stations from the 1950s to 2016,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based on the type and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base stage before 1970, the restraining stage from 1971 to 1989, and the restoration stage after 2002. Data within each period were fitted by log‐linear sediment rating curves and the sediment rating parameters were utilized to analys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 rating parameters are indicative of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In the base stage and the restraining stage,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 based on their locations on the rating parameter plot. The stations with small drainage basi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est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 followed by those located in the coarse‐particle zone, the loess zone, and the mountainous/forest zone. In the restoration stage, the difference in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between different geomorphic zones became less distinguishable than in previous sta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base stage to the restraining stage, sediment rating paramet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in all four geomorphic group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restraining stage to the restoration stage,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arse‐particle zone and the mountain/forest zone, indicating that the revegetation programme and large reservoirs imposed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in these two zones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MYRB.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valuating sediment transport regimes with sediment rating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