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694篇
地质学   1859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631.
GIS中一般曲线的不确定性模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GIS中一般曲线的误差进行了研究。曲线的误差由构成该曲线的任意点之误差描述。曲线上任意点的误差由端点及距离误差传播导出的误差之加权平均值的协方差表示,本文分别给出了垂直方向误差(εσ)及最大方向误差(εm)的计算模型。以三次B样条曲线为例,给出了其建模及可视化结果,进一步地将该结果与折线及圆曲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32.
论述了贵州省织金矿区龙潭组砂岩粒度特征,分析了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33.
论述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因素对坑透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形态坑透综合曲线所反映的构造特征,并就资料解释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34.
岩石圈深部的水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的相图、典型地区的地温曲线、矿物的脱水行为及一些矿物和岩石的含水量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15.5~25.1km深度为界,在该深度以上的岩石圈浅部水是液态,而在该深度以下的岩石圈深部水是气态,水以矿物的结构水形式被带入到15.5~25.1km深度以下的岩石圈中,若矿物结构水完全脱出,在储冲带中水临界温度至矿物脱结构水的极限温度相对应的的区域内(如秦岭15.5~64.0km),平均含水量的0.5~1.0%,讨论了在岩石圈深部矿物脱水作用与局高压环境、高导低速带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35.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 ,矿体受一组北东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而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断裂带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 (平均124~141℃ )、低矿化度的盆地卤水 ,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反映了水 /岩作用程度较低、水 /岩反应时限短 ,流体流动与循环速度较快。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景星组沉积之后的13~16Ma期间断裂作用所产生的断裂渗透性达到最大 ,此期间流体演化的温度也达到125~140℃。断裂作用所产生的高断裂渗透性对周围地层中的流体产生泵吸作用并形成流体流动的断裂引水渠 ,从而导致大量流体在断裂带中快速流动、循环和汇聚成矿  相似文献   
636.
介绍了建立高阶引力理论(该理论用以修正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物理背景,并讨论了暗物质问题。对几种主要高阶引力理论及其解作了评述,并尝试在不必假定暗物质存在的情况下,用高阶引力理论解决有关星系旋转曲线的困难。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理论取得完全的成功。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困难,并建议寻找新的高阶引力理论。  相似文献   
637.
提出了一种确定海洋平台钢裂纹扩展曲线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可以综合利用以往的经验数据和当前试验数据确定表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与传统的只能利用当前试验数据确定表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相比。其可利用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所以在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试件;而且在试样数一定的情况下。又可大大提高预测精度。文中还给出了海洋平台钢试验对比实例。  相似文献   
638.
A new model for simulat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hanges caused by sedimentary reservoirsdiagenesis is presented. Permeability is computed from changes in the mineral volume fractionsresulting from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the rock-forming mineral as fluid flows throughvariable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ts evolution is controlled by a power—law relationship,in which a weighting coefficient is assigned to clay minerals. This approach allows theincorporation of the widely observed influence of clay content on the porosity—permeabilityrelationship. A synthetic example is set up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sults to a set offour controlling parameters: the effect of the clay-weighting coefficient compared to the effectof the salinity gradient,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exponent coefficient of the permeabilityevolution law. Using a large range of values for thes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influence is of equivalent magnitude in terms of permeability evolution rate. It also seemsthat the value of the clay-weighting coefficient affects the evolution trend: permeability mayincrease when the porosity decreases (and vice versa). The model is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approach for which permeability is a function of porosity change only. Results display thestrong influence of even low values of the clay-weighting coefficient on the permeabilitychange. Consequently, the specific influence of mineral transfers on pore structure changes isa key parameter for modeling permeability changes and cannot be bypassed by the use ofsimple porosity—permeability evolution law.  相似文献   
639.
6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