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915篇
地质学   2344篇
海洋学   64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陕北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实、胶结、次生加大等作用。指出河道边滩砂体中上部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102.
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振民 《水文》2003,23(1):21-23
应用指标回归法和定性(风速和相对湿度)定量(吹程)资料,建立了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程,并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48个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方程,可大大改善Kp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3.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从诸多濒临带压开采威胁的煤矿中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这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了矿压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式。通过对以往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和总结,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的不足,继承和发展了公式的优点,得出了考虑因素较全面和较科学的突水系数计算式,从而为解决煤层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薄弱地带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公式在太原西峪煤矿和晋城矿务局(西区)得到了应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仁和压容应变短临异常信息的提取及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久  朱航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3,17(2):134-140
自1997年以来,已经在仁和压容应变台监测范围内发生了多次中等地震。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97年4月到2001年12月底的压容应变和井孔水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对该台1997年4月以来的异常特征和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以规则平面框架对例对新旧规范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其间的重要变化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6.
A new algorithm to correct the orientation error of the accelerometerat the Dahan Downhole Array, Hualien, Taiwan is developed. This algorithm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1) rotating two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s on thefree surface to the SH-SVdirection and SH axis offers a reference direction.(2) computing the synthetic downhole SH waves at a downhole station and (3)searching a rotation angle for downhole observation that yields a best waveformmatch between the synthetic and observed downhole seismograms. At this point, the rotated angle corresponding to the best waveform mat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orientation error. We selected five earthquakes with good data qualityfor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gives a more stable estimationthan a conventional method because it allows the selection of data from a wider time window for analyses. The estimated orientation error of the accelerometers at the Dahan Downhole Array after the 1999 reinstallation are40°, 114° and 285° at depths of 50, 100 and 200 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论述了我国采取“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的油气战略后 ,油气地质所面临的形势 ,以及油气工业的发展对储层地质提出四个领域的挑战 :深部储层、挤压盆地储层、低渗透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 ;这些都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久攻不克的难题。根据我国陆上东西部油气区的勘探开发实际和近年的储层研究实践 ,文章系统多视角地分析了这四个难题 ,并提出了相应客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煤岩的生储气能力、煤储层渗透率、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影响煤层气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煤岩组分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生储气能力的主控因素。煤层的储气能力与温度、压力、灰分及水分含量等亦有关。煤层的渗透率取决于煤层本身的裂隙系统,而裂隙的发育程度又与煤变质程度及构造活动的强弱相关。煤层气的保存则取决于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构造活动、水动力环境等条件。煤层气成藏条件是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同时考察源岩中有机质因生、排烃而损失和无机质因成岩作用而失重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地史过程中,随有机质类型、初始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排烃效率的改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恢复系数及生烃潜力损失率的可能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地史过程中,有机质生烃潜力和有机质丰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源岩的生、排烃效率,对性质偏差的有机质,有机质的实测丰度随演化程度的增高不降反升;而对位于高成熟阶段的优质有机质,有机碳的恢复系数可达2以上;随有机质类型变好和成熟度升高,生烃潜力损失率增高;一般情况下,有机质生烃潜力的恢复幅度比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0.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DNAPLs) in the subsurface can be expressed as a water–DNAPL two-phase system based on mainly the kSp relations, which describe the relations amo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k), degree of water saturation (S), and capillary pressure head (p).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ith new type of probes, such a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be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water saturation and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tensiometer for measuring the pore water and DNAPL pressures, and also to estimat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eveloped experimental system. From these tests, the excellent kSp relation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iciency and validity of this developed experimental system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the scaling coefficient calculated by interfacial t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