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5篇
  免费   2474篇
  国内免费   3025篇
测绘学   317篇
大气科学   1580篇
地球物理   1996篇
地质学   7056篇
海洋学   120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18篇
自然地理   116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义丰 《地理研究》1998,17(3):289-296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黄河故道的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构想,为黄河故道生态农业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川青藏地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马林 《地震地质》1998,20(4):126-422
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及利用GD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震源破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余震资料,讨论了1988~1990年发生在四川和青海的9次强震的震源破裂和余震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青海、西藏相邻区域内的地震能量迁移,并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总体图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构造应力环境相符,但青海地震的震源都具有较大的逆掩分量,与过去的走滑震源性质不同,而四川地震的震源P轴不接近水平方向与当地的“Y”字形复杂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963.
Studies by many scientists show that Hebei, China is an area with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dal force and the occurrences of major earthquakes, the Xingtai earthquake of 1966, the Hejian earthquake of 1967 and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were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ccurrence times confirms these facts. The computed times of maximum horizontal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 tidal force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time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earthquakes were close to the times of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 at new moon or full moon. The Longyao earthquake of M=6.8, the Ningjin earthquake of M=7.2 and the Hejian earthquake of M=6.3 occurred tens of minutes after the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s, and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M=7.8 occurred 16 minutes befor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The tidal forces were directed to the west. This is their temporal characteristic.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1969 Bohai earthquake of M=7.4 and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 were not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These events did not show such characteristics.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s indicate that the occurrences of these events were not random, but were controlled by the tidal force from the sun and the moon, and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These facts agree with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of the tidal force, are evidences of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tidal force.  相似文献   
964.
在瓦斯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的电学性质研究基础上 ,研究了瓦斯突出煤层的无线电波响应特征 ,为利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瓦斯突出煤体和进行瓦斯突出带的非接触式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5.
中国主要类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中国主要类型铜矿隐伏矿地球化学预测指标研究》项目成果的综述。该项目以我国40多个铜矿床不同级次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斑岩型、夕卡岩型、复合型、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和热液脉型铜矿的矿带、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各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建立了各铜矿类型的勘查地球化学模式—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966.
1995年7月12日至1996年2月3日短短7个月,云南地区连续发生了孟连西中缅边境7.3级、武定5.5级、丽江7.0级3次强震,本文研究了近期这几次强震前5个地震台地震图垂直分量S、P波最大振幅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动态追踪了振幅比明显偏离平稳态的突变过程。发现主震前5—8年,7级大震震中100km范围出现振幅比高(低)值突变,6级强震震中130km范围出现振幅比高值突变,当振幅比的突变在缓升(降)的背景上骤升(降),或突变异常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则中长期异常进入中短期阶段。在强震震中130km范围内的地震台(近台)振幅比值高达15.2以上,而远离强震震中250km以外的地震台(远台)振幅比最大值仅为9.8,近台的突变幅度至少比远台大30%。而强震成组发生前一年半时间内,位于强震震中110km范围内的近台振幅比的突变幅度比远在250km外远台大55—75%。对振幅比的突变和时空演化特征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成因探讨。  相似文献   
967.
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震兆特征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加林 《地震》1998,18(3):233-239
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地震,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震。集二十多年对强震前主要震兆特征和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的认识,无论在6.4级地震前看到的,还是震后震例总结的,种种震兆异常基本集中在临河地区,而不是包头地区。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在详细分析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成分及粒度的基础上,论证了四川省若尔盖县阿西乡牙相一带上三叠统卡车组一套浊积岩沉积。通过对牙相浊积岩序列的23个采自各浊积旋回各层段的系列样品的金分析,发现这一浊积岩序列具有:以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为主的鲍玛序列的D—E段与其上旋回的以含砾砂岩、粗砂岩为特征的A段含金量呈线性关系,表明这两段之间元Au元素发生了循环,进一步揭示了浊积岩具有金的可迁移性这一矿源层的重要特征。另外,砂质单元金含量比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要高,从浊积岩序列的底部旋回至上部回金的含量降低并由不稳定到稳定  相似文献   
969.
新疆东准库布苏金矿床石英矿物标型特征及找矿评价意义张旺生高怀忠吕瑞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石英标型特征找矿评价东准噶尔新疆1金矿成矿阶段石英的一般特征库布苏金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南约16km,矿区所属构造单元为西伯利亚板块准噶...  相似文献   
970.
分布于藏南江孜一带的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混杂堆积岩呈近东西向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平行相伴,由“基质”、原地岩块、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基质”以正常沉积的细碎屑岩为主;原地岩块是沉积物未完全固结时,由于重力或其它地质作用使之变形变位后形成的;外来岩块成分复杂、形态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岩块中产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箭石、双壳类等化石。岩块间很少直接接触,地貌上明显突起,其变形变质程度与“基质”极不协调,它是早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板片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俯冲,于被动陆缘形成近东西向的狭长海槽,而仰冲板片受到强烈的破碎,大小不等的岩块滑落于海槽中构成的沉积混杂堆积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