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0篇 |
免费 | 1045篇 |
国内免费 | 13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0篇 |
大气科学 | 424篇 |
地球物理 | 1645篇 |
地质学 | 3874篇 |
海洋学 | 559篇 |
天文学 | 79篇 |
综合类 | 300篇 |
自然地理 | 5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70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74篇 |
2018年 | 244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327篇 |
2013年 | 292篇 |
2012年 | 372篇 |
2011年 | 340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322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353篇 |
2006年 | 327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267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分析黄河源区玛多县沙漠化的成因和过程,结果表明,玛多县沙漠化成因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固定沙丘/古沙丘活化、滑塌陡坎及风蚀斑块,其形成都与多年冻土退化相关.在固定沙丘或古沙丘分布区,冻土退化导致热融沉陷,形成沉陷坑,沉陷坑边缘形成拉裂缝或陡坎,使下伏松散沙露出.在斜坡上,冻土退化形成滑塌陡坎,使底层土壤从侧面暴露.在平坦的冲积平原,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导致草皮拉裂,形成积水坑洼,冻土退化导致土壤变干,土壤的底层暴露.下伏风成沉积物暴露后,遭受风蚀,形成侧向凹槽,致使上部土体坍塌,使更多的风成沉积物暴露,这些过程的不断重复,使风蚀坑、陡坎、风蚀斑块扩大相连,最终形成流动沙丘、风蚀劣地、戈壁等地貌. 相似文献
22.
基于HYSPLIT4的一次四川盆地夏季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利用四川省156站气象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定量分析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950和850 hPa,并且两者的水汽路径和来源有着显著差别。后向追踪1天,950和8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都出现在四川盆地区;追踪3天,950 hPa的水汽来源大值区仍然在四川盆地附近,但是850 hPa上则追踪到孟加拉湾东部;追踪到9天时,950 hPa的水汽主要来源出现在阿拉伯海到我国南海地区,850 hPa上则追踪到索马里半岛东部。总体上9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五条,其中两条是北方路径,另外三条为南方路径。850 hPa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北方路径,另一条是南方路径。定量分析指出,950 hPa的水汽源地主要有四个,其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贡献率最大(44.1%),中南半岛—南海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次之(33.1%),巴尔喀什湖地区(15.7%)和贝加尔湖地区(7.1%)的水汽贡献率相对较弱。850 hPa上的水汽源地也有四个,其中从阿拉伯海地区,沿南亚夏季风爆发路径而来的暖湿空气最重要(89.4%),其次从西北部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地区而来的干冷空气相对较弱(6.3%),而来自孟加拉湾(3%)和局地(1.3%)的水汽则非常少。 相似文献
23.
1999年夏季江淮地区热源和水汽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1999年的NCAR再分析网格点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及含HUBEX试验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等,诊断分析了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暴雨集中期及其前后江淮地区的大气热源、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及多时间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24.
25.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outgoinglongwave radiation)资料和所计算的热源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并研究了热力异常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西太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脊线位置明显偏北,川渝地区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中高纬环流场则表现为乌拉尔山地区和东北亚区域无明显阻塞高压形势,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南亚高压比常年偏北偏强,持续控制川渝地区;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偏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热源偏强,是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川渝地区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有密切关系,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并且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的原因与2006年类似。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黑色泥岩、油页岩等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的生烃母质,因黑色石油、沥青等黑色有机质的覆盖或不透明,导致其在偏光显微镜透射光系统下观察常局部或整体呈现为黑色。因此,建立一种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生烃母质有效观察的方法,对致密油、页岩油的生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薄片和偏光显微镜的反射光系统观察黑色生油岩中生烃母质特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黑色生油岩薄片中生烃母质因被黑色有机质覆盖或不透明,而在偏光显微镜的透射光系统下局部或整体呈黑色的弊端,能够对生烃母质的大小、形态、结构、分布和物质成分等特征进行整体且清晰的观察。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利用偏光显微镜反射光系统观察黑色生油岩电子探针薄片中生烃母质特征的方法,简单有效,易在致密油、页岩油的生烃研究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28.
29.
30.
Talat Ahmad Kabita C. Longjam Baishali Fouzdar Mike J. Bickle Hazel J. Chapman 《Island Arc》2009,18(1):155-174
The Sakoli Mobile Belt comprises bimodal volcanic rocks that include metabasalt, rhyolite, tuffs, and epiclastic rocks with metapelites, quartzite, arkose, conglomerate, and 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 Mafic volcanic rocks are tholeiitic to quartz‐tholeiitic with normative quartz and hypersthene. SiO2 shows a large compositional gap between the basic and acidic volcanics, depicting their bimodal nature. Both the volcanics have distinct geochemical trends but display some similarity in terms of enriche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positive anomalies for U, Pb, and Th and distinct negative anomalies for Nb, P, and Ti.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ypical of continental rift volcanism. Both the volcanic rocks show strong negative Sr and Eu anomalies indicating fractionation of plagioclases and K‐feldspars, respectively. The high Fe/Mg ratios for the basic rocks indicate their evolved nature. Whole rock Sm–Nd isochrons for the acidic volcanic rocks indicate an age of crystallization for these volcanic rocks at about 1675 ± 180 Ma (initial 143Nd/144Nd = 0.51017 ± 0.00017, mean square weighted deviate [MSWD] = 1.6). The εNdt (t = 2000 Ma) varies between ?0.19 and +2.22 for the basic volcanic rock and between ?2.85 and ?4.29 for the acidic volcanic rocks. Depleted mantle model ages vary from 2000 to 2275 Ma for the basic and from 2426 to 2777 Ma for the acidic volcanic rocks, respectively. These model ages indicate that protoliths for the acidic volcanic rocks probably had a much longer crustal residence time. Predominantly basaltic magma erupt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Dhabetekri Formation and part of it pooled at crustal or shallower subcrustal levels that probably triggered partial melting to generate the acidic magma. The influence of basic magma on the genesis of acidic magma is indicated by the higher Ni and Cr abundance at the observed silica levels of the acidic magma. A subsequent pulse of basic magma, which became crustally contaminated, erupted as minor component along with the dominantly acidic volcanic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Bhiwapur Form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