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付法  陈强 《探矿工程》2005,32(10):50-52
根据城市地下工程特点,结合武汉市在富水砂层中修建的地下过街道实例,分析了地面降水所采取的降水方案,同时,也对本工程深井降水对地表、周围建筑物沉降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观察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充分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柱撑粘土的晶体结构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讨论了柱撑基团[Al13O4(OH)24(OH2)12]^7 和[Ti20O32(OH)12(OH2)18]^4 在粘土矿物结构单元层层间的分布,铝基和钛基的笼状离子作用范围分别相当于粘土矿物的10个和6个晶胞。羧基铝柱撑蒙脱石层间孔道高度为0.9-1.2nm,直径为1.5nm;理论孔道率为84%,有效孔道率为56%。钛基柱撑蒙脱石的层间孔道高度为1.34-1.60nm,直径为1.0nm,理论也道率为75%,有效孔道率为50%。根据柱撑离子基团的两种类型,可把柱撑粘土分为Keggin型柱撑粘土和Dawson型柱撑粘土。  相似文献   
13.
图像融合的目的是把同一目标的多幅图像融合成一幅质量高的图像。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像使用正交小波进行分解,再使用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像替换分解出的低频近似信息,然后重构,得到两幅土地利用图像的融合图像。最后使用该方法对两幅土地利用图像进行了融合,得到的融合后的土地利用图像汲取了两幅图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类型的信息量随比例尺变化而自动增减。  相似文献   
14.
"2003.6.17"滇中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何萍  李宏波  何德锋 《高原气象》2005,24(2):240-246
结合大尺度环流的高通滤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诊断,用Shuman—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对2003年6月17日云南中部的楚雄市至南华县一带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东南移并发展造成的;地面强冷空气侵入中尺度低压导致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加强的原因;大尺度环流下,孟加拉湾、南海和北部湾形成的两条水汽输送带通过热带低压,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之配置的切变线北侧对特大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昆仑山口西地震的球型自由振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万永革  周公威  郭燕平 《地震》2005,25(1):31-40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的VHZ波形资料, 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压制的特点, 在没有对资料去除固体潮影响的情况下, 提取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S4~0S76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与PREM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 该地震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 可用于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LAPS局地分析资料为主,综合利用卫星云图、地面自动站资料和NCEP提供的全球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9—10日湖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云团中亮温TBB-70℃的区域的偏西一侧,在TBB-80℃的区域内降水最强;锋前暖区中的对流云团,在中低层是以条件不稳定机制为主的垂直上升运动,而在中高层,是以条件对称不稳定机制为主的垂直上升运动。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不断东移南压的过程中,受高层的辐散性流场的抽吸作用和低层的对流不稳定而发展加强。强气旋性切变和正涡度平流触发中尺度气旋发生、发展,β中尺度涡旋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整层的高度场和流场进行滤波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气旋活跃,强降水雨团与中尺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基本重合。利用高(低)层中尺度辐散(合)中心位置确定暴雨中心有一定的预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D—InSAR二轨法监测徐州大屯中心区地表形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技术(D-hnSAR)是获取大范围地表形变的一种新方法。首先介绍了D—InSAR二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徐州大屯中心区为实验区域,荻取了徐州大屯中心区2007年到2009年地面沉降结果,并与水准测量获取的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到2009年大屯中心区平均沉降量为3mm,年平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南极长城站地区卫星多普勒定位的数据处理工作。简要介绍定位的数学模型,并着重分析了南极地区卫星多普勒定位的结果。通过对预处理、仪器频漂、单点定位、联测定位、解的收敛状态以及广播星历误差等方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南极地区利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进行高精度大地测量或冰川运动监测等都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手段。最后给出了一些有关数据与结论。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晨  宋敏红  蔡英  钱正安 《高原气象》2012,31(3):629-637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区的天山和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的南、北疆盆地边缘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强降水日。(2)更干旱的该区西部比青海高原似更易出现强降水极大值,特别是位于峡谷、山口及冷空气通道的巴仑台、乌鲁木齐、阿合奇、若羌及阿左旗等地。(3)该区强降水日出现的最早时间呈"东、西两头早,中间晚"的格局,而最迟时间则反之。(4)该区强降水日出现频数虽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天山地区),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结果和作者4次现场考察记录,认为: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及破裂起始点位于同一地点,即布喀达坂峰东南3km处,与根据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确定的微观震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