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121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相对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并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其驱动因素进行解析。计算出1983–2012年长江经济带7省2市资源环境成本由4736.55×10^12元攀升至15 359.45×10^12元、占全国同期比重由31.1%降至19.7%,协调发展度由0.295升至1.506,各时段相对协调发展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3、1993、2003年3个时段驱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环境成本相对较低,研究区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做出较大贡献;2012年以后随着我国第一、三产业增加值整体上持续增加,长江经济带的比较优势趋于弱化。未来,长江经济带有关省市应积极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细则,抓住机遇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各个层面实施生态恢复补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损失成本等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研究的一个考虑因素,主要通过分析对比黄浦江外滩防汛墙沉降监测结果与工程沿线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以及海平面上升对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得到区域地面沉降对防汛墙沉降作用明显、地面沉降叠加了海平面上升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城市防洪(潮)排涝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下的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策略,包括重大市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实施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建立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等。  相似文献   
993.
广西南宁朝阳溪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利用5个钻孔和3个水井监测资料,分析了广西南宁朝阳溪排污沟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阳溪排污沟对周边浅层地下水产生了明显的污染,特征污染物为氨氮,浓度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1~65.75倍,氨氮浓度随距朝阳溪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具有季节变化特征,丰水期污染程度明显低于枯水期。分析认为,浅层地下水的三氮主要来源于排入朝阳溪的人畜粪便;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草、木、煤燃烧;DDT来源于历史残留,BHCs则来源于上游林丹的使用和远距离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994.
陕北洛河流域地貌演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娇  王伟  石建省 《干旱区地理》2015,38(6):1161-1168
根据洛河流域地貌南北纵向区域分布规律,并参考张宗祜先生(1986)编制的"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将洛河流域由南至北依次划分为洛川黄土塬区、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及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3个地貌区。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洛河流域3种不同地貌绘制了Strahler曲线,采用高程积分法、信息熵法、侵蚀积分值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3种地貌区均属于壮年期地貌发育数量特征值范围,说明洛河流域总体的发育状态已经开始进入壮年期,但不同地貌分区的发育阶段不尽相同;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的S值大小排列顺序为: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 洛川黄土塬区< 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与理论情况不相符。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洛川黄土塬区侵蚀强度增加对洛川黄土塬区的地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decreased soil cohesion due to physical disruption followed by a regain of soil strength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aging, stabilization or consolida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changes in soil cohesion due to aging and subsurface hydrologic condition using a fluidized bed method. A flume experiment was also used to verify that findings from the fluidized bed experiment translated into measurable changes in soil erodi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hree different soils (a Miami soil, a Cecil soil and Crosby–Miami soil complex). Changes in soil cohesion due to aging and drainage state we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by the fluidized bed technique. For all soils tested, cohesion developed in a two‐stage process where an increase in cohesion with aging durati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soil was rewetted, was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cohesion which often started after 24 h of aging. When soils were aged at field capacity, the resulting cohesion measured by the fluidized bed method was on average 3.1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measured when aging was performed at saturation. Trends in soil rill erodibility Kr with aging duration measured in the flume experimen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wo‐stage pattern observed in soil cohesion estimates but the legacy effect of suction applied at field capacity faded after 72 h of aging.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6.
Z指数方法在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敏  黄艳  朱宵峰  夏晓丰 《气象科技》2010,38(4):418-422
Z指数方法在洪涝统计方法中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小流域洪涝灾害的时空特点,采用任意连续10天法计算的洪涝Z指数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通过对流域内单站洪涝指数的确定,并与常规月洪涝Z指数的对比,新方法能较好弥补常规方法的缺陷,较好描述洪涝灾害的强度和起止时间,由其计算而得的流域综合洪涝指数,对历史洪涝个例有较高拟合度。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uses Dobson spectrometer total ozone data,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TOMS) data and radiosonde reports from Kunming,which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from 1980 to 2008 to analyze the total ozone-climate relationship.The total ozone decadal long-term trend and abrupt change were studied using enhanced Dobson data whose missing data were amended by the TOMS data.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otal ozone,including temperatures,geopotential heights,depressions of the dew point,wind velocities,and total solar radi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ected factors and total ozone was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PLSR method was slightly better and more reasonabl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than stepwise regression,while the two regression results were only slightly different.It was also suggested that local climate,especially local circulation and temperature,were important for the variations in total ozone,and the local climate could almost linearly explain 80% of the variance of total ozone.The relationship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abrupt change of total ozone in the year 1994 may be related to abrupt loc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98.
关于流域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与流域概念有关的若干问题。认为现行的流域定义仅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实际应用状况并不完全相符,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认为流域的概念应当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人们实际所应刚的流域概念多数情况下属于界定并不是很严格的、广义的流域。广义流域是指所有包含某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并由分水界或其它人为、非人为界线(如灌区界、地貌界等)将其圈闭起来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区域。而(广义)流域的实质是地球陆地水及其所携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在重力作用的驱使下发生汇集、运移和沉积(或消耗)过程并凶此形成一系列相互密切联系、具有特定范围的区域的集合。同时,还探讨了勾画流域界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遥感技术和GI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从井水位中潮汐与气压效应的原理分析入手,着重解决输入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水位数据中的潮汐与气压效应进行计算发现,该方法得到的潮汐与气压响应系数可正确反映潮汐引力与气压波动的物理过程;潮汐系数、气压系数、气压作用的滞后与延时常数等与含水层参数(储水率、孔隙度、渗透率、体积模量等)以及井孔区域的地壳应力应变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川03井连续60 d井水位(步长为9 d)的计算,可从响应系数里识别明显的地震同震响应、震后调整过程和清晰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