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7篇 |
免费 | 1000篇 |
国内免费 | 13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篇 |
大气科学 | 411篇 |
地球物理 | 1489篇 |
地质学 | 3732篇 |
海洋学 | 513篇 |
天文学 | 72篇 |
综合类 | 292篇 |
自然地理 | 5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254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227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259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303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113.
114.
青海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源汇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2 856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计算了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土壤0~20 cm和0~65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根据1∶400万数字化土壤类型图,统计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合本研究采集的105个表层土壤数据,估算了青海省典型地区土壤有机碳近30年来的年均变化量。研究建立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温度、降雨等气候因子的关系方程,根据青海省土地利用现状估算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青海省土壤碳源汇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0~20 cm表土层SOCD20加权平均值为4.509 kg/m2,其值在各类型土壤间差异较为显著,SOCR20为2.953 Pg;0~65 cm的SOCD65加权平均值为13.597 kg/m2,SOCR65为8.904 Pg。由于受气候、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海拔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特征;(2)近30年来青海省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3)根据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的年均气温变化趋势,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土壤将表现出碳源效应,而研究区愈加明显的人类活动影响、大面积草地退化等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也是造成土壤碳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5.
116.
通过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聚类分析,在对比沙河街组不同层系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已发现原油的成因类型、来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有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成因类型,其中:Ⅰ型原油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垦利6-4区和蓬莱25区,其进一步可分为Ⅰ1和Ⅰ2两个亚类,分别对应中高熟沙三型原油和中低熟沙三型原油;Ⅱ型原油来源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蓬莱31区;Ⅲ型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可能有少量的沙三段烃源岩贡献,主要分布在渤中36区。原油地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指示研究区为近源成藏特征。综合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认为蓬莱25区和垦利6-4区原油类型主要受烃源岩控制,而蓬莱31区和渤中36区原油类型和分布受断裂和烃源岩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17.
讨论了地震波形相似性的定量描述手段,计算了长白山及附近地区2004年发生的20个较小地震事件的地震波形相关系数,探讨了波形相关性与震源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9.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因其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备受关注。一般认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和钇(总称REY)的主要来源为上覆海水,但针对富稀土海区上覆海水中REY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采集的3个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样品,测试出了15种溶解态REY,并对比了邻近海域已发表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区REY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表层水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风尘输入影响,而中层和深层水体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水团控制。经过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和北太平洋深层水(NPDW)归一化后的配分模式可确定REY间的分馏特征,分辨出不同水团。与其他大洋中报道的REY数据比较发现,表层水中REY浓度受风尘和河流输入影响导致差别较大,中层水中REY浓度与印度洋较为接近,深层水中REY浓度与不同大洋的水团年龄表现为正相关趋势,即REY浓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20.
The near-infrared variable source, IRAS 04000+5052, was observed using the Italian 1.5 m TIRGO infrared telescope, located in the Gornergrat Observatory, Switzerland. High-resolution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the JHK broad bands and H2 S(1) 1-0, Brγ narrow bands. Photometry and astrometry were also carried out. From the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IRAS source is not a single young object, but a small-sized, compact star-forming region with many young objects. Even in such a small and compact region, stars are not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