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67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685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frequent use of soils and earth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capping and for geo‐environmental waste containment motivated our interest in detailed modelling of changes in size and shape of macro‐pores to establish links between soil mechanical behaviour and concurrent changes in hydraul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to test and extend previous analytical solutions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describing deformation of a single macro‐pore embedded in linear viscoplastic soil material subjected to anisotropic remote stress. The FEA enables to consider more complex pore geometries and provides a detailed picture of matrix yield behaviour to explain shortcomings of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Finite element and analytical calculations agreed very well for linear viscous as well as for viscoplastic materials, only limited for the case of isotropic remote stress due to the simplifications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related to patterns and onset of matrix‐yielding behaviour. FEA calcul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a compaction experiment in which pore deformation within a uniform modelling clay sample was monitored using CAT scanning. FEA predictions based on independently measured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initial pore geometry provided an excellent match with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evolution of pore size and shape hence lending credence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FEA for more complex pore geometries and eventually connect macro‐pore deformation with hydraulic properti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Microseismic systems at five mines in the Sudbury Basin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Falconbridge Limited's rockburst research. Daily and long-term analysis of this data as well as underground observations have confirmed the fault-slip mechanism at three min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Falconbridge Mine is being conducted and Distinct Element numerical models are being used to simulate both the stick-slip behaviour of faults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the induced vibrations on rock and backfill. University research includes acoustic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rock mass based o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full microseismic waveforms to allow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eism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s.Formerly with Mines Technical Services, Falconbridge Limited, Sudbury Operations, Falconbridge , Ont., P0M 1S0.Presented at the Fred Leighton Memorial Workshop on Mining Induced Seismicity, Montreal, Canada, August 30, 1987.  相似文献   
3.
羽状流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起到了间接指示作用,为研究冷泉活动区气泡羽状流产生的地震响应,需建立符合实际羽状流特征的模型。为此,参考实际羽状流赋存状态,结合含气泡水体特征,在已建立模型基础上,从羽状流气泡的垂直运移规律、分布特点及羽状流外观特征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先后获得3个羽状流模型,最后的模型Ⅲ更接近实际羽状流赋存特征。通过与实际羽状流的对比,讨论分析了模型Ⅲ的合理性,并得出结论:所建模型体现了实际羽状流气泡的本质特征,并包含了更为复杂的气泡含量变化,可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羽状流地震响应特征,也为气泡羽状流的地震识别及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4.
5.
VSP资料上下行波场发育丰富.本文在分析VSP直达波、上行反射波、下行反射波传播路径及其照明范围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VSP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缺陷,进而通过修改波场延拓方式,提出了上下行反射波联合成像方法,并在高频近似下分析了该方法的成像原理.该方法不需要进行VSP上下行反射波场分离,能够同时对VSP资料中的一次反射波、自由表面多次波、层间多次波进行成像,比常规成像剖面具有更宽的成像范围和更好的成像效果.该方法能够对下行一次反射波进行成像,从而可以实现常规偏移方法难以处理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蒋辉 《现代测绘》2004,27(5):46-48
通过分析地图扫描数字化的误差因素.运用质量控制图评价学生实验数据质量,能够直观地对学生实验数据做出判断,同时也能比较各个实验小组及班级之间总体实验水平,及时发现实验准备工作中及实验方法本身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卫星高光谱数据提取德兴铜矿区植被污染信息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在深入分析研究德兴铜矿矿区植被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美国EO-1卫星Hyperion高光谱数据,通过反演表征植物生理状态的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和最大吸收深度)变异,提取与污染相关的信息,获取了矿山植被污染生态效应概况,为矿山污染的诊断和监测提供新技术和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扫描矢量化地图数据生产的数据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基于扫描矢量化GIS数据的生产过程 ,介绍了扫描矢量化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在地图扫描阶段采用栅格图纠正的方法对地图的变形进行纠正 ,以提高矢量化原图的质量 ,在基于扫描矢量化GIS数据的生产过程中 ,可从算法和软件使用工艺方面提高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地铁运营养护期,地铁病害检测与运营养护也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呈现加重趋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病害全面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地铁隧道病害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病害形成机理,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地铁隧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所获得的水平收敛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病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且病害严重区与隧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为隧道病害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认识病害分布规律及后期病害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和比较中国现有黄海、东海海域漫衰减系数反演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水色测量数据分析得到漫衰减系数Kd(532)与Kd(490)之间的关系,为激光测深系统(以CZMIL为例)的性能评估提供了基础。利用MODIS二级数据产品评估了中国黄海、东海海域在CZMIL海道测量模式下最大可测水深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CZMIL在黄海、东海海域可测水深基本在0—50 m,该区域的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为76.2%,为浅海海域开展激光测深作业提供了测深能力评估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