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7篇 |
免费 | 2716篇 |
国内免费 | 4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4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11104篇 |
地质学 | 1691篇 |
海洋学 | 118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929篇 |
自然地理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430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414篇 |
2017年 | 396篇 |
2016年 | 282篇 |
2015年 | 462篇 |
2014年 | 575篇 |
2013年 | 598篇 |
2012年 | 571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588篇 |
2009年 | 814篇 |
2008年 | 579篇 |
2007年 | 650篇 |
2006年 | 626篇 |
2005年 | 637篇 |
2004年 | 572篇 |
2003年 | 560篇 |
2002年 | 457篇 |
2001年 | 429篇 |
2000年 | 396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345篇 |
1997年 | 325篇 |
1996年 | 341篇 |
1995年 | 285篇 |
1994年 | 272篇 |
1993年 | 214篇 |
1992年 | 173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2.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在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1987-1999年期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根据对这些地震震源位置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解制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应是长80km,埋深5-26km的NNE走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型断层,而临汾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长70km,埋深5-22km的NWW走向,高倾角的左旋走滑型断层。这与洪洞,临汾两次大震极震区的等震线及该地区应力场的构造环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3.
新疆乌什6.2级地震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地倾斜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GPS复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震情进行跟踪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和过程,对2005年2月15日发生的乌什Ms6.2地震给出了较好的年度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04.
1993年7~8月,湖北省咸宁地区发生了一系列ML≤4.1的地震。从地震系列、地表破坏状况和地震宏观等烈度线展布特征出发,深入研究了地震与地质构造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地震群可能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构造变动而诱发。 相似文献
105.
106.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相似文献
107.
BOLi-qun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2,12(4):350-35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ology,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sky observatory technolo-gy, they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terres-trial l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ed agencies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forewarning period by means of many approaches, such as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I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sis aperture radar (D-INSAR),astronomical time-latitude residual anomal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etc. A quite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foundation has been built i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have shown that these technology is efficient methods for high frequency crust movement. If the existed separate scientificforces and results are possibly assembled together to form a more complete integ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sky observation, ground, deep geology and macro anomaly, it will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monitoring and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相似文献
108.
????????????????????????????Σ??????з??????????????????5????Σ????8????????????????ε????????????????????????????????????β-?????κ????媲?????ξ??з??????????????????????????0.499??0.272????????????????????????Σ????????????С??????????£???????????????????????ó???β-?????κ?????-????ε????????????????????????6??7??3.8 km??5.9??3.3 km?? 相似文献
109.
???????6?????л?????????GNSS?????????????????????????????????????????GNSS??????????????о??е???á? 相似文献
110.
云南省单台地震预报6年报准了12次5.2~7.3级地震。总结了反映孕震过程的矢量凹形、应力凹形、地电凹形等3种凹形震兆,阐述了水汞、水氡突跳,形变相关系数和地磁最大相关系数等前兆图像及其预报作用。认为:按照以场求源的思路,追踪孕震过程,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