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99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  相似文献   
132.
对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分类管控,然而传统的采样测试方法存在工作量大、代价高等问题。可见—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是一种快速低成本获取土壤理化信息的手段。为研究Vis-NIR反射光谱预测模型划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类别的能力,文章以典型人为污染地区(浙江温岭)和典型地质高背景地区(广西横县)的390份农田土壤为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和pH值,并测定土壤Vis-NIR光谱。使用偏最小二乘(PLS)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pH值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值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类。结果显示,温岭土壤主要污染元素Cd和Cu的光谱模型回归预测偏差(RPD)分别为1.23和1.19,预测机制与有机质有关。横县土壤主要污染元素As和Cd的RPD分别为1.98和1.93,预测机制与铁氧化物和粘土矿物有关。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与铁氧化物的正相关性普遍较强,使得光谱模型对重金属含量预测准确度较高。温岭和横县土壤pH值的光谱模型RPD分别为1.76和1.68。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光谱分类的总体 准确度分别为75.0%~100%(温岭)和80.0%~100%(横县)。将Vis-NIR光谱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快速分类总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3.
文章通过收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域已发表的bGDGTs数据,重新计算了不同地区表土bGDGTs各组分与温度及pH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不同于干旱区,半干旱区bGDGTs的异构体指标与土壤pH表现为强相关,在4个异构体指标(IBT、 CBT′、 IR′IIa、 IR′IIIa)中CBT′、 IR′IIIa计算的pH结果精度较高;2)半干旱区f(5 me)与pH表现为强相关(-0.847),指示了基于5-甲基bGDGTs的指标同样具有重建半干旱区pH的潜力。但是目前缺乏CBT′5ME-pH之间的转换函数;3)全球温度校正方程计算得出的温度误差普遍大于中国区域校正方程(中国北方、青藏高原等区域)获取的温度误差。通过整合数据重新计算发现4个区域温度校正方程(MBT′5ME、 Tmr、 MAATsr、 Index 1)计算的温度结果具有较小的误差,且在半干旱区重建的温度结果更为精确;另外MAATsr、 Index 1的区域温度校正方程也适用于干旱区的温度重建,...  相似文献   
134.
研究目的】查明防城港地区浅层偏酸性地下水时空分布、成因及环境影响。【研究方法】于2013—2015年间进行了浅层地下水pH值现场测试,枯水期214组,丰水期168组;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和生态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偏酸性(pH <6.5)地下水样分别占79.3%和64.3%,pH值总体上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地下水pH值在低山区(均在5≤pH<5.5范围,平均值5.18,n=4)<丘陵区(大多数5≤pH<6.5,平均值5.18,n=202)<平原区(大多数6.5≤pH<8.5,平均值6.77,n=8)。【结论】偏酸性地下水成因主要与偏酸性大气降水有关,其次与酸性的包气带介质及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有关。偏酸性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是丰水期pH值低于枯水期的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潮汐作用使得江平地区地下水pH值升高。偏酸性地下水影响饮水安全(研究区枯水期仅20.6%的样品pH值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促进某些有害组分的释放,腐蚀地下管网和建筑桩基等设施。偏酸性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亦可对地表水环境和地表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助于研究区水资源管理。创新点:本研究利用地质调查项目数据优势,系统阐述了防城港地区浅层偏酸性地下水时空分布特征;偏酸性地下水的成因与偏酸性大气降水、酸性包气带介质和硫化物矿物氧化有关;偏酸性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地下设施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5.
文章采用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卤水NaCl-H2O体系不同盐度、酸碱度对砂岩中铜元素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在常压室温环境下,卤水盐度越高,越有利于含铜砂岩中铜的活化迁移,不同盐度卤水对铜的活化强度表现为w(NaCl)为25%的溶液w(NaCl)为20%的溶液w(NaCl)为10%的溶液w(NaCl)为5%的溶液。酸碱度条件模拟实验,揭示了强酸(pH=0.71)或者强碱(pH=10.28)环境有利于铜的活化迁移,尤其是在强酸(pH=0.71)条件下,可极大增强铜的溶解性,这对于解释蒸发岩盆地含铜卤水的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自动电位滴定技术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铜矿石中百分含量铜的分析通常采用手动目视滴定法,该方法借助化学指示剂判定终点,存在终点判断和人为操作等误差,精密度、可靠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建立了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分析方法,采用智能型自动电位滴定仪自动判定终点,高分辨加液器精确控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加入量至0.001 m L,并且通过加大碘化钾用量使得滴定中产生的碘化亚铜被高浓度的I-溶解,消除对碘的吸附影响。本法应用于铜含量为24.2%~59.09%的铜精矿、黄铜矿、铅黄铜国家标准物质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0)0.3%,极差仅为0.13%、0.21%、0.29%,优于手动目视滴定法。本法提高了铜矿石分析的自动化程度,适用于精确测定铜含量大于0.5%尤其是10%以上的铜矿石。  相似文献   
137.
北京地区地热水氘过量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80组不同地热田的样品,分析总结了北京地区地热水资源氘过量参数的特征:(1)地热水的平均δ值为5.4,常温地下水的平均d值为6.04,热水的d值与氚值都较低,水岩作用所导致的氧同位素交换比冷水更容易进行;(2)地下热水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热交换趋势,d值随地下水年龄增大而递增,当地热水年龄为(12.76±0.13)ka时,d值为11.2,而当地热水年龄为(38.96±0.63)ka,d值为14.6;(3)在同一地区,d值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减小,埋深为125.13 m时d值为5.72,埋深为3221 m时,d值为3.03;(4)从补给源到排泄区,地下水的d值应逐渐降低,其中北部补给区平均d值为7.31,北京断陷盆地平均d值为5.68,南部凤河营地区仅为-9.20;补给源区与排泄区水的d的差值越大,地下水的运动速度越慢;(5)当Eh小于200 m V时,北京地区地下热水的d值随着Eh值的降低而减少,如在桐热-7中,氧化还原电位为-326 m V,d值为-9.20,而在TR-43中氧化还原电位为158 m V,d值为7.48;当Eh大于200 m V时,地下热水的d值随着Eh值的降低而增加,但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138.
在低渗、低孔隙率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体系的pH值直接影响地层中的造缝、稳缝效果。pH值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粘度、表面张力和页岩膨胀抑制性影响很大。通过改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测定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压裂液体系基本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SDBS压裂液体系的粘度随着pH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9时达到最大;体系在pH值=5时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能力最好;页岩的膨胀量随着pH值的增大逐渐增大,在pH=7时膨胀量最大,且随着pH值的进一步增大,页岩膨胀量先减小后增大,在pH值=9时膨胀量最小;当体系的pH值一定时,SDBS在临界胶束浓度状态能够最大程度抑制页岩的膨胀。从化学微观角度上分析了pH值对SDBS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有利于SDBS压裂液体系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139.
针对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包括忽视接地系统的结构和布置,忽视SPD之间联动配合,忽略信息系统内部屏蔽和等电位连接,人为随意拔高建筑物防雷等级等几个方面的误区。不但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在实践中不仅收到了很好的防雷效果,也节约了大量物力财力成本。  相似文献   
140.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中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