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了一种扩展客体层次的权限策略模型,通过重新定义客体域、扩展安全定义和操作规则,更加适应多级复杂客体权限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大学校园规划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通过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港校区规划建设的介绍,阐述了大学校园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高校要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3.
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丽华  周率  党建涛  胡晔  盛飞 《气象》2010,36(5):85-91
利用1970 2000年、2006年6—8月的NCEP资料,研究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通过敏感性试验和控制性试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感热加热对青藏高原、川渝地区地面温度的升高、500 hPa高度场的增强有显著作用,而高原高度场的加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加强西伸和大陆高压的加强东进;对动力作用的分析发现,高原动力作用在这次高温干旱事件中的作用不是唯一的,川渝地区上空异常强盛的下沉气流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以及高原北侧南伸气流共同作用造成的;感热加热是导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天气发生和维持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一种基于信任和角色的混合权限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分布式大众地理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的特点,以及RBAC模型不能满足分布式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角色和信任的混合访问控制方法:在RBAC模型的角色授权基础上,加入了用户信任度,对RBAC模型进行了有效的扩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系统对用户分配权限后无法控制用户非法操作的弊端,并且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5.
桑树的生态学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阔叶型树种,长期以来桑树都是以养蚕为目的而栽培,近年,桑树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同时桑树作为畜禽饲料和果、茶等多级利用的价值也逐渐被发掘,由此带来桑树产业经营观念的变革。本文介绍了桑树的生态作用、多级利用价值,以及生态桑应用案例和桑生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傅成铭  邱林 《新疆地质》2006,24(2):192-196
在分析了十红滩矿床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断裂和褶皱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吐哈盆地十红滩矿床具有断块构造活动的特点,并将该区划分为4个不同特点的断块区,论述了各断块构造的地质特征和对地下水及铀矿化的控制作用;将盆地演化与铀矿化划分为盆地基底形成、沉积建造形成、盆地改造及铀矿化3个大的阶段和若干次级阶段,指出了盆后构造对铀矿化的分布和矿体的产出状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未破裂断裂又是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特大地震发生后,可对震源邻近区域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08.
在西藏措勤地区进行的1:25万区调中,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在原来被认为属上新世陆相沉积的“乌郁群”上部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根据有孔虫化石组合,这套地层应属阿普特期至赛诺曼期的深浅海沉积;在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角砾凝灰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硅化木化石,表明在此期间西藏气候温暖湿润,并有大量森林被毁于频繁的火山喷发;在拉果错-川巴断层南、北两侧的下二叠统 存在不同的化石群落,其南侧为代表浅海环境的珊瑚-Ting群落,北侧为深浅海的菊石群落,由此可以看出古生物化石研究在区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罗孝桓 《贵州地质》2002,19(2):132-136
在找矿实践中,充分运用辨证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方法、系统论观点等哲学思想指导我们的地学研究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拓宽找矿思路、获取高质量的找矿成果,进而推动我国地学的整体研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0.
技术转移是西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状况的总体态势和分析情况的具体分析,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公式,计算了西部各城市的广义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和聚类分析,总结出我国西部技术状况的空间特征,进而对技术转移的理论加以讨论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方向和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成渝和西安地区可作为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中心地区;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主信息通讯网络建设,西部各省市联合建立区域技术开发区,调整人事政策、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将有助于克服西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本文最后一部分在分析上海参与西部技术转移的背景和作用之后,进一步探讨了上海向西部地区进行技术转移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了:①西北地区以“聚点转移”为主、西南地区以“分散转移”为主的转移模式;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西部不同地区采取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对西部高技术水平区着重转移和合作开发高新技术;③应充分挥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