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75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226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银山铅锌矿床产于前震旦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千枚岩,矿体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及硫主要来自上地幔,流体主要是岩浆水,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为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972.
赵增玉  潘懋  潘赟  张志虎 《地质论评》2010,56(2):299-304
本文以内生金属矿床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分级预测体制的思想为指导,认为在成矿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各级预测体制对应的宏观地质标志是连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与GIS成矿信息的纽带,并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触发机制和金属大规模堆积三方面,分别说明了各级预测体制及可能利用的宏观地质标志,最后通过研究目前广泛使用的GIS评价方法,初步建立起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应用于宏观地质标志矿产预测的GIS预测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973.
华蓥山锶成矿带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创业  武文慧 《地球化学》1999,28(2):197-202
华蓥山Sr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Sr矿带。通过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的Sr、H、O、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指出该Sr成矿带的Sr主要来自含矿围岩,成矿流体的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混合流体,S源为嘉陵江组地层,在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矿床地质特征,指出该Sr成矿带中分散元素Sr在沉积-成岩期发生了初步富集,后经热卤水及动力改造富集成矿,属沉积-热卤水脉动力改造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974.
阜新萤石成矿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阜新萤石成矿机制,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阜新地区萤石矿赋存于早二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萤石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其稀土配分模式存在3种类型:Eu明显亏损型、Eu弱亏损型和Eu富集型。萤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并不随围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从Eu明显亏损型向富集型演化,稀土元素总量逐渐降低。赋存于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中SO42-含量及液相成分还原参数指标指示,成矿流体由还原条件向氧化条件转变,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975.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76.
硅酸盐体系的化学平衡:(1)物质平衡原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具体应用实例,系统介绍了在硅酸盐体系的化学平衡研究中,依据物质平衡原理,求解“相混合方程”(PME)而进行物相定量分析的“相混合计算”(PMC)方法。应用实例包括矿物原料和结晶岩物相的定量分析,复杂固溶体矿物的端员组分计算,多组分硅酸盐陶瓷的配料比例计算,以及硅酸盐陶瓷制品物相的定量分析。物相定量分析结果是结晶岩和工业岩石原料分类命名的基础,可以为改进矿物原料预处理工艺提供依据,也是研究硅酸盐体系的化学平衡、对材料制备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实际计算中必须合理估计各种分析数据的累积误差。优化计算结果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矿物晶体化学原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次要组分分配的固溶体矿物相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977.
Three synthetic reference glasses were prepared by directly fusing and stirring 3.8 kg of high‐purity oxide powd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microanalytical work. These glasses have andesitic major compositions and are doped with fifty‐four trace elements in nearly identical abundance (500, 50, 5 µg g?1) using oxide powders or element solutions, and are named ARM‐1, 2 and 3, respectively. We further document that sector‐field (SF) ICP‐MS (Element 2 or Element XR) is capable of sweeping seventy‐seven isotopes (from 7Li to 238U, a total of sixty‐eight elements) in 1 s and, thus, is able to quantify up to sixty‐eight elements by laser sampling. Micro‐ and bulk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glasses are homogeneous with respect to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preliminary data for the ARM glasses using a variety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EPMA, XRF, ICP‐OES, ICP‐MS, LA‐Q‐ICP‐MS and LA‐SF‐ICP‐MS) performed in ten laboratories. Discrepancies in the data of V, Cr, Ni and Tl exist, mainly caused by analytical limitations. Preliminary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values for fifty‐six elements were calculated with uncertainties [2 relative standard error (RSE)] estimated in the range of 1–20%.  相似文献   
978.
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德会 《矿物岩石》1997,17(4):122-130
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机理是金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建立在现代实验地球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等理论基础上,热液成矿流体中金的迁移形式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结合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的研究,对金的沉淀机理已提出了许多假说,如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热液蚀变等等。一方面,受成矿地质环境的制约,不同矿床类型和不同成矿环境,金的沉淀机理可能不同;另一方面,不同沉淀机理还有各自不完善之处,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而成矿实验地球化学、计算机模拟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9.
为研究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主要由TFeO和SiO_2组成,其他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一定的Eu、Y、La的正异常和弱的Ce异常,以及较高的Y/Ho值。研究表明,齐大山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是在海底一定缺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矿床是与海相火山沉积有关的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型铁矿。  相似文献   
980.
查向平  龚冰  郑永飞 《岩矿测试》2014,33(4):453-467
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方法是准确测量各种同位素相对丰度的标准方法。连续流同位素质谱的出现不仅提高运行效率,也降低了样品用量并提高灵敏度。但是,要使这种方法获得更好准确度和精度的同位素数据,并做到所获得数据可与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类比,从而得到可靠的同位素数据,这就需要好的分析策略和运行方案,还需要对仪器日常性能和数据质量进行严密的监视管控,而且还取决于原始数据如何进一步标准化到国际同位素尺度上。因此,同位素比值质谱结合元素分析仪(或热转换元素分析仪)连续流方法要实现可靠的稳定同位素分析需要:①设备安装和环境控制、测试准备、样品制备和称量、标准物质选择及序列等规范化质量控制措施;②严格校准仪器系统(包括调节灵敏度和线性,背景值监测,稳定性检测,H+3系数校正等);③可靠的数据处理。目前不同的实验室,采用标准物质来标定系统、对测量的同位素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及利用控制曲线来监测系统稳定性并对不确定度的计算,这些策略往往都不同。因此,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案是被高度期待的。目前最好的执行方案是基于线性回归的两点或多点标准化方法。如果每一批样品中测量两个不同的标准物质四次,或者测量四个标准物质两次,那么不确定度会降低50%。当前同位素比值质谱能够测定同位素比值的不确定度一般要好于0.02‰。但是,标准物质的使用既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同时要涵盖它们未知同位素组成的范围,尤其氢同位素在现阶段缺乏标准物质和测量的仪器精度较差(比碳、氮、氧等要低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这显然是稳定同位素分析者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概括了同位素比值质谱结合元素分析仪(或热转换元素分析仪)的基本操作原理和分析实践,将数据处理运用到同位素比值分析之中,获得连续流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结果的合理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