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7篇
  免费   1585篇
  国内免费   2706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9023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532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建立三因控矿分析思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几个已知金矿区的研究,认为到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控矿因素,首先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再配合两个深层相关因素,进行矿体定位。  相似文献   
992.
中国铜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长义 《地质学报》1998,72(1):76-82
本文根据对中国近30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研究,概述了不同成因类型铜矿的Cu的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影响Cu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的主要因素,认为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并不总是与矿床规模成正比,提出了内生铜矿的勘查地球化学分类,总结了与火山岩、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矿田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3.
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体构造及深部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先孝 《矿床地质》1998,17(3):277-284
通过对湖南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区构造研究 ,雄黄矿床赋存于燕山期形成的背斜核部 ,背斜与断裂、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矿区导矿构造为 EW向的 F1、F3 断裂 ,容矿构造为次级的 NEE、NE、NW、SN向断裂构造 ;提出了本区中生代的三期主要构造应力场 ,其中 SN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共轭角高值区为雄黄矿体富集地带。矿床受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奥陶系灰岩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认为在一号窿主矿体 NW、SW方向可能存在有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994.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的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熟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995.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现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浆被动侵位耐成,总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为含铜斑岩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总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为含铜斑岩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红土型金矿床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红土型含矿床的勘查现状,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它形成于第三系-第四系红土风化壳内,可包括狭义的铁帽型金矿床,;概述了红土型金矿床的有效勘查方法和具体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999.
根据岩石地层学、地貌地层学特征及年代学依据,划分了川西南雷波地区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洞外地层,并确定了其沉积类型,建立了第四纪地层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第四纪环境的演化过程,为研究、评价第四纪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供了第四纪不同时段的古环境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To understand more fully the mode of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marine sediments, laboratory sulfurisation of intact cells of the cultured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alina was performed using inorganic polysulfides in seawater at 50°C. Solvent extractable and non-extractable materials were analysed by GC–MS and Py–GC–MS, respectively, to study the incorporation of sulfur into the microalgal organic matter. No GC-amenable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found in the extracts apart from some minor thiophenes with a phytanyl carbon skeleton. The residue after extraction and hydrolysis contained abundant macromolecular sulfur-containing moieties as revealed by the presence of dominant C28–C32 thiols, thiophenes, thianes and thiolanes in the flash pyrolysates. These products are thought to be formed from moieties derived from sulfurisation of C28–C32 diols and alkenols, characteristic lipids of N. salina. C1–C2 alkylated thiophene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pyrolysates and probably result from moieties formed upon sulfurisation of carbohydrates. The highly resistant biomacromolecule (algaenan) synthesised by N. salina remains unaffected by sulfurisation. The non-hydrolysable residue isolated from the sulfurised N. salina thus comprises algaenan and (poly)sulfide-bound long alkyl chains. The sulfuris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both selective preservation of algaenans and lipid and carbohydrate “vulcanisation” can be involve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lgal organic matter in m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