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85篇 |
免费 | 9861篇 |
国内免费 | 140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55篇 |
大气科学 | 6459篇 |
地球物理 | 11974篇 |
地质学 | 37769篇 |
海洋学 | 5667篇 |
天文学 | 2212篇 |
综合类 | 3958篇 |
自然地理 | 75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9篇 |
2023年 | 935篇 |
2022年 | 1671篇 |
2021年 | 1917篇 |
2020年 | 1941篇 |
2019年 | 2290篇 |
2018年 | 1786篇 |
2017年 | 2074篇 |
2016年 | 2400篇 |
2015年 | 2522篇 |
2014年 | 3146篇 |
2013年 | 2981篇 |
2012年 | 3434篇 |
2011年 | 3553篇 |
2010年 | 3128篇 |
2009年 | 3560篇 |
2008年 | 3488篇 |
2007年 | 3931篇 |
2006年 | 3790篇 |
2005年 | 3336篇 |
2004年 | 3126篇 |
2003年 | 2992篇 |
2002年 | 2716篇 |
2001年 | 2429篇 |
2000年 | 2243篇 |
1999年 | 2107篇 |
1998年 | 1860篇 |
1997年 | 1700篇 |
1996年 | 1585篇 |
1995年 | 1356篇 |
1994年 | 1329篇 |
1993年 | 1062篇 |
1992年 | 843篇 |
1991年 | 609篇 |
1990年 | 535篇 |
1989年 | 421篇 |
1988年 | 339篇 |
1987年 | 213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87篇 |
1984年 | 48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37篇 |
1977年 | 30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粗差验后方差的无偏估计与最优稳健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正态粗差假设下导出了粗差验后方差的无偏估计,对误差工膨胀模型和误差均值移动模型,两者的无偏估计公式是相同的。这证明了李德仁验后方差的朱建军方差不是无偏的。由于偏方定义的彭方法是正态粗差假设下的最优稳健估计。 相似文献
82.
胶东金矿金成色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金成色的因素较多,包括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变质程度、成矿时代、成矿温度和矿化阶段等,其中金矿床形成深度是最关键的因素。矿床形成深度大,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慢,形成的金成色高;形成深度小,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快,形成的金成色低。以胶东金矿为例,统计并定性分析了这种关系,证明胶东金矿区存在类似的规律,据此可以推广,以矿床金的成色来判断矿床的形成深度和矿体的延深情况。胶东金矿金成色较低,以550~750居多,反映了金矿成矿以中浅成为主。南张家金矿金成色最低,暗示其形成深度最浅(小于1.5km)。 相似文献
83.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埋深大于 30 0 0 m的深部碎屑岩储层普遍发育 2~ 4个次生孔隙带 ,Φ=10 %~ 30 % ,K=0 .1× 10 - 3μm2~ 30× 10 - 3μm2 ,为中孔低渗低孔低渗油气储层。综合有机质热演化过程、成岩作用和构造断裂等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埋深大于 30 0 0m碎屑岩地层中 ,第一、二个次生孔隙带埋深在 30 0 0 m~ 390 0 m之间 ,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长石等颗粒的溶解有密切关系 ,在深大断裂附近储层同时受到大气淡水的影响 ,而深陷带包裹于暗色泥岩中的浊积砂岩的次生孔隙发育情况还与泥质岩异常压力带有关 ;第三个次生孔隙带埋深一般为 390 0 m~ 430 0 m,主要成因于粘土矿物转化造成的还原环境 ,同时受到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这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储集油气有效。第四个孔隙发育带埋深在 470 0 m以下 ,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微裂缝 ,较难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84.
利用1971—2016年辽宁省61个气象站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积雪的保温作用及其对地气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换自动站前后地表温度观测方式的差异导致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地气温差的增大程度受所在区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的影响显著。在积雪期较长、积雪较厚的地区,积雪引起反照率增大,使得雪面温度降低,导致雪气温差减小,而雪的保温作用使得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因此,更换自动站前地(雪)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负相关,而更换自动站后地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各台站之间地气温差随积雪深度的变化系数差异较大,为0.045~0.858 ℃?cm-1,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积雪的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10 cm以下的积雪对土壤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显著,当积雪深度>10 cm后,其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的幅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5.
86.
87.
山东省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床,赋存于鲁西断隆古近纪汶东陆相盆地。自然硫矿层在汶口组二段上亚段,泥质灰岩-含泥灰岩-含云灰岩-石膏岩韵律层中的白云岩-石膏岩层段发育。自然硫以胶态、晶态、土态3种形态产出,可划分为顺层型、准顺层型、斑杂型及不顺层型4大类10余种矿石类型。从矿区去膏化作用普遍、自然硫与石膏-硬石膏分别富集轻-重同位素的特征、油气显示明显及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自然硫矿化最强等各种证据,表明该矿属生物后生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88.
银坑山铀矿点位于赣南九龙嶂火山盆地南东边缘,矿体呈脉状,水云母化、赤铁矿化明显.与围岩相比,矿石的Al2O3、SiO2含量降低,Fe2O3(FeO)、MnO、CaO、S、Cl呈富集趋势,Mo、Ag、Th为主要伴生组分.从矿化蚀变组合特征看,银坑山矿点属岩浆热液型,且位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上部,深部具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89.
地心和月心引力常数及月球形心与质心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地心引力常数GMe、月心引力常数GMl及月球形状中心和月球质量中心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了用空间探测器观测数据测定GMe与GMl及月球形状中心和月球质量中心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给出了利用空间探测器测定的数值。 相似文献
90.
Hiroko Koyama Masahiro Nagashima Takayuki Kakehata Yuzuru Yoshii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8,389(1):237-249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al response, in terms of disc size and rotation velocity, to mass loss by supernovae in the evolution of spiral galaxies. A thin baryonic disc having the Kuzmin density profile embedded in a spherical dark matter halo having a density profile proposed by Navarro, Frenk & White is consider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 we also consider the homogeneous and r −1 profiles for dark matter in a truncated spherical halo. Assuming for simplicity that the dark matter distribution is not affected by mass-loss from discs and the change of baryonic disc matter distribution is homologous, we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ynamical response in the resulting discs. We found that the dynamical response only for an adiabatic approximation of mass-loss can simultaneously account for the rotation velocity and disc size as observed particularly in dwarf spiral galaxies, thus reproducing the Tully–Fisher relation and the size versus magnitude relation over the full range of magnitude.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mean specific angular momentum in discs after the mass-loss becomes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the mass-loss, suggesting that the mass-loss would most likely occur from the central disc region where the specific angular momentum is lo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