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8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179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590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the mineral identification in ore microscopy. The reference file of the system consists of optical,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bout 130 ore minerals. The properties are name, chemical formula, color, bireflectance, anisotropism, internal reflection, reflectance at wavelengths of 470, 546, 589, and 650 nm, and polishing hardness and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All the properties except reflectance and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are qualitative or semi-qualitative. Most of the properties are given as characters relative to the more common minerals. This implies that most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es adv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 subject mineral and coexisting minerals. For this reason, the system asks a user at first to input already identified mineral names. Thi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mineral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s used in petrographic microscop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ossible minerals, the system presents a series of questions to a user, and the user selects any of the prepared answers according to his observation. The user can also choose any desired question independently of the sequence. The user is expected to be able to recognize some common minerals, such as 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 and hematite,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32.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233.
海洋可以被分成若干特征各异的、运动着的海水团,各种海洋现象就源于海水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分隔不同海水团的前锋面上的混合作用是促使成矿组分发生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在海水团前锋混合带上,成矿组分在沉积物中产生同生富集,结果生成沉积矿床或矿源层。这是一种在时间上广泛发生但又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崭新机制。  相似文献   
234.
570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5.
阿希地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4个岩性段均由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各岩性段火山岩的金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着显著差异,与金矿成矿关系不尽相同。其中的酸性凝灰岩段金元素平均值110.6×10-9,最高值18000×10-9,浓集克拉克值28,标准离差228,变异系数2.06。该岩性段是阿希地区各种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236.
水口山Pb-Zn-Au矿田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环流历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物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均一化温度、成分、含盐度和H、0、C稳定同位素组成方面,探讨了水口山Pb─Zn─Au矿田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环流历程。含矿流体系由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水混合而成。对于水口山矿区而言,岩浆热液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康家湾矿区而言,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水热液均起着重要作用。热液成矿期从早到晚,随着温度和含盐度的逐渐降低,地下水中雨水/地层卤水的比值逐渐增大。含矿流体的环流历程经历了5个阶段。  相似文献   
237.
磁纬20°以下地区哨声多台宽带定向观测及其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大学哨声组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空电研究所合作于1988年1月在我国南方进行了哨声多台宽带定向测量。利用近两年研制的宽带数字化频率追踪定向分析系统,首次获得了磁纬20°以下地区哨声波出口区与偏振状态的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发现,在湛江附近(磁纬约10°N)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哨声路径出口区,三台同时接收到的哨声大多从这同一出口区透射出来;有时存在两个出口区,一个仍位于湛江附近,另一个位于桂林和武昌之间;沿两条不同路径传播的同源哨声具有几乎相同的色散。本文所做的非导管射线追踪计算能比较满意地解释定向实验结果。另外,此次观测中还发现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现象,如记录到近百例两跳、三跳及五跳回波等,这在低纬地区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238.
矿床产于中元古代地层中。矿区内酸性脉岩发育,常密集成带,矿床受穿过脉岩带的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岩石主要为构造碎裂岩和角砾岩,其原岩为长英质脉岩、变石英砂岩、变安山岩、板岩及粉砂岩等。矿化以裂隙充填为主,对围岩化学成分的选择性不大。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及水合多水高岭石化等。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黑、铀石,其次有钛铀矿、水铀矾,含铀矿物有锐钛矿、金红石、赤铁矿、水合多水高岭石和褐铁矿等;其它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矿石具脉状、角砾状、块状和浸染状构造,沥青铀矿具胶状结构。矿床中钼的储量远大于铀,铀矿体产于钼矿体之中或其边部。通过室内、外研究,可以认为本矿床为与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钼-铀型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239.
本文以526个岩石样品的Hg、Zn测定及闪锌矿单矿物Hg的热释温度测定为基础,探讨了甲生盘层控硫铅锌矿床Hg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了以Hg×100/Zn为指标研究成矿后侵入体的热力对Hg的驱赶作用的可能性。从岩体向外250m的距离内,该比值逐渐从2升高到7。原生Hg异常的研究有利于解释该地壤中汞气异常的形成。已经证实,壤中汞气测量对寻找这类矿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0.
矿化富集中心地质因素多元统计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通过控矿地质因素逻辑信息法的研究来建立矿化富集中心数学模型的公式,使矿化富集中心数学模型与控矿地质因素定量地联系起来。还给出了单个矿化富集中心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模型和矿床空间分布模型。在这基础上,以某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某远景区的研究为例说明怎样应用矿化富集中心地质因素多元统计分析(逻辑信息法、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矿床统计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