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1篇 |
免费 | 997篇 |
国内免费 | 18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42篇 |
地质学 | 6251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337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44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258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318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体构造及深部找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湖南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区构造研究 ,雄黄矿床赋存于燕山期形成的背斜核部 ,背斜与断裂、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矿区导矿构造为 EW向的 F1、F3 断裂 ,容矿构造为次级的 NEE、NE、NW、SN向断裂构造 ;提出了本区中生代的三期主要构造应力场 ,其中 SN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共轭角高值区为雄黄矿体富集地带。矿床受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奥陶系灰岩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认为在一号窿主矿体 NW、SW方向可能存在有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从北京市铁矿资源的地质矿产特征,矿床类型及其分布情况,矿石类型及其利用情况以及资源储量特征出发,重点分析了北京市铁矿资源的基本情况,从而把北京市铁矿划分为3个矿集区:库西北、库东北、库南铁矿矿集区,并对目前北京市铁矿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库西北,库东北铁矿矿集区在确保区内矿山企业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宜限制开采,作为战略储备,库南铁矿矿集区可以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4.
105.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106.
瓦房店地区位于辽宁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金刚石产区.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金伯利岩以来,该区已发现111个金伯利岩脉(管),原生金刚石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经过多年开采,金刚石探明储量逐渐减少,急需寻找新的资源.文章在总结以往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对航磁、遥感影像、区域重力、化探、重砂资料,进行找矿信息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新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7.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陕南铜厂铜矿床是"勉—略—宁"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铜矿床,通过黄铜矿等单矿物及矿区地质体的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1)黄铜矿以富Ni、Zn和贫Co为特征,与晚元古代郭家沟组细碧岩类似,较闪长岩和钠长岩不同;矿床中存在轻稀土富集和稀土配分模式相对平坦两类黄铜矿,岩体内外接触带黄铁矿Co/Ni值差异表明其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由矿区各地质体成矿元素背景可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应以细碧岩为主、闪长岩为辅。2)黄铜矿Eu负异常明显,其δEu值明显低于闪长岩和细碧岩,这与成矿过程中富挥发分流体所形成云英岩化、钠长石化造成的Eu亏损有关,且黄铜矿Y/Ho值与钠长岩较为相似,暗示铜矿化与钠质交代作用关系密切。3)黄铜矿Co、Ni含量一般大于黄铁矿几倍到几十倍,与矽卡岩、斑岩、火山-次火山热液及火山-喷气型铜矿中黄铜矿差异明显,而与铜镍硫化物型矿床中黄铜矿类似,这可能与成矿作用继承了富Ni源区有关。该矿床成矿模式为:海西期,伴随着勉略洋盆闭合俯冲-碰撞形成勉略宁地区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在区域变质流体与天水混合形成富碱和CO2的混合热液作用下,使地层——细碧岩和部分闪长岩中Cu等成矿物质大量析出,形成低温、低盐度成矿热液,沿矿区发育EW向与NE向两组韧性走滑断裂充填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09.
SUN Yue CHEN Zhengle PAN Jiayong HUO Hailong LI Haidong SUN Junjie XU Guangchu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24,98(2):430-440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granite-related U regions in South China. In this paper, we contribute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nd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to constrain the exhumation history and evaluat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Nine Triassic outcrop gran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yield AFT ages ranging from 43 to 24 Ma with similar mean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s ranging from 11.8 ± 2.0 to 12.9 ± 1.9 μm and Dpar values between 1.01 and 1.51 μm. The robustness time-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of samples from the hanging wall of Huangpi fault show that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experienced a time of monotonous and slow cooling starting from middle Paleocene to middle Miocene (~60–10 Ma), followed by relatively rapid exhumation in the late Miocene (~10–5 Ma) and nearly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Pliocene–Quaternary (~5–0 Ma). The amount of exhumation after U mineralization since the Middle Paleogene was estimated as ~4.3 ± 1.8 km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thermal history model.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ages of U deposits in the Xiazhuang ore field are mainly before Middle Paleocene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epths are more than 4.4 ± 1.2 km. Therefore, the exhumation history since middle Paleocene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相似文献
110.
九瑞地区是江西重要的内生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区内找矿科研工作的资料;划分了区内金矿的类型、成矿序列;简述了主要类型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指出工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为金矿成矿的预基期,侏罗纪、白垩纪为主导期,第四纪为改造期,以及在各个时期金的成矿作用各具特色、渐次叠加发展、富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