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9篇
  免费   1103篇
  国内免费   201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6489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的成色     
刘儒 《吉林地质》1994,13(3):81-83,45
黄金的成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成色的高低是与成矿温度、成矿阶段、深度、时代、变质程度、水溶液及风化作用等有一定关系,我们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寻找到我们找矿的捷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岩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钾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为我国最有远景的找古钾矿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调查和大量岩盐样品的化学分析,特别是岩盐中可以指示沉积阶段的Br×103/Cl系数等区域分布特征,联系前人研究资料,分别从构造环境、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成钾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莎车盆地西部喀什坳陷和库车盆地中部拜城坳陷宏观地质特征均有利于钾盐沉积;岩盐地球化学组成相对于正常海相沉积表现出明显的贫Br特征,属海陆交互相或海源陆相沉积。相比之下,莎车盆地的喀什次级坳陷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找钾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矿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矿田位于桂东南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矿区围岩蚀变强烈,类型繁多,其中以矽卡岩化、硅化和帘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体至围岩明显有矽卡岩化 - 强硅化 - 弱硅化 - 石英、碳酸盐化的蚀变分带特征.作者根据赋矿岩性、矿化蚀变分布、矿体产出特征及相关物探工作,提出六塘 - 龙树垌和牛卫 - 水滴两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4.
地壳中流体的大规模流动系统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壳中的水量相当于海洋体积的水量,已确定的水溶液活动深度可达20km,根据驱动力的不同,地壳中主要存在三大流动系统,即重力,浮力和应力驱动系统。本文评述了当前国际上有关大规模流体运移研究扩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有关流动系统的模式和运动机制,并简要论述了其成矿意义。文章指出,目前区域古流体场地球化学背景问题已成为区域规律和热液成矿理论中一个不容回避的关键课题,地壳中大规模流动系统将成为今后地质流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Galactic cosmic rays are a potential energy source to stimulate organic synthesis from simple ices. The recent detec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at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Moon by LCROSS (Colaprete, A. et al. [2010]. Science 330, 463–468,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186986), and possibly at the poles of Mercury (Paige, D.A. et al. [2013]. Science 339, 300–303, 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1231106), introduc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organics were delivered by impact or formed in situ.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 that high energy particles can cause organic production from simple ices. We use a Monte Carlo particle scattering code (MCNPX) to model and report the flux of GCR protons at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and report radiation dose rates and absorbed doses at the Moon’s surface and with depth as a result of GCR protons and secondary particles, and apply scaling factors to account for contributions to dose from heavier ions. We compare our results with dose rate measurements by the Cosmic Ray Telescope for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CRaTER) experiment on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Schwadron, N.A. et al. [2012]. J. Geophys. Res. 117, E00H13, http://dx.doi.org/10.1029/2011JE003978) and find them in good agreement, indicating that MCNPX can be confidently applied to studies of radiation dose at and within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We use our dose rate calculations to conclude that organic synthesis is plausible well within the age of the lunar polar cold traps, and that organics detected at the poles of the Moon may have been produced in situ. Our dose rate calculations also indicate that galactic cosmic rays can induce organic synthesis within the estimated age of the dark deposits at the pole of Mercury that may contain organics.  相似文献   
6.
针对从西藏查波措盐湖卤水中获得的硫酸锂粗矿,开展从该矿物中分离提取锂的研究。根据该矿物的组成,设计了去除与锂离子共存的镁、硫酸根等主要离子的工艺路线,通过除镁、硫酸根、钙等过程和蒸发浓缩、结晶分离等步骤,得到了杂质离子含量较低的富锂溶液。实验对除镁步骤的加水量、加料方式、反应时间、Ca O加入量等反应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较优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7.
8.
腾继奎 《吉林地质》1997,16(2):62-64
本文针对吉林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论述。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合本省实际的五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是一种能够以亚纳米分辨率提供定量的三维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测试分析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低的检出限。虽然原子探针主要用于材料科学和半导体领域,但随着近年来在矿床研究中应用的不断增加,正逐渐成为矿床研究的有用手段。与传统的地质分析技术相比,原子探针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测量体积<0.0007μm3的矿物的元素组成,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揭示矿物成分的复杂性,为理解地质演化过程提供全新的认识。本文在简述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样品的选择和处理以及针尖样品制备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元素赋存状态、纳米尺度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组成三个方面阐述了原子探针在矿床研究中的代表性应用成果。迄今为止,原子探针在矿床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成矿元素赋存状态的分析上,尤其是与金矿相关的黄铁矿或其他化学组成相对简单的矿物。而在纳米尺度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组成方面,原子探针应用成果虽不如前者丰富,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全新认识,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原子探针在矿床学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复杂质谱峰的标定、三维重建失真等。尽管如此,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子探针将逐渐成为矿床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川中紫色土丘陵区频发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是丘陵区农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但迄今该区域地下水补给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选取盐亭大兴小流域(480 hm 2)为典型小流域进行综合水文观测与取样,比较了小流域内浅层地下水(2口泉水、14口井水)在不同覆被条件下雨季和旱季的水化学特征(包括D、 18 O)及水岩作用过程,并通过氯离子平衡法和二元混合模型法对比分析区域降水补给地下水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 3 ·SO 4-Ca,主要控制因素为岩石风化水解;(2)由地下水同位素峰值响应特征可知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对雨季降水补给响应时间约为50~ 85 d;雨季浅层地下水交换作用比旱季强烈;(3)氯离子平衡法受人为干扰较大,计算结果可能偏小,二元混合模型法未包含更多水源,计算结果可能偏大;(4)优化估算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全年接受降水补给率在12%~38%间变化,雨季单次降水补给地下水比例在4.3%~58.0%间变化。本研究通过揭示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初步估算了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比例,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估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