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57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博  舒良树 《地质论评》2001,47(4):337-344
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地质事实,人们已认同江南造山带是一个新元古代的碰撞造山带,最近,一些研究者根据在赣东北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的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岩,认为该蛇绿岩带中的硅质岩至少是晚古生代的产物,进而提出一个解体江南古陆、江南地区普存在晚古生代一中生代板溪洋的命题根据野外调查、室内化学分析等综合研究,本文认为赣东北含放射虫硅质岩是大陆边缘浅水相沉积产物,稀土元素特征不支持大洋地壳上的深水环境,强烈的印支期构造事件有可能使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岩发生构造运移,并与新元古代蛇绿岩彼此混杂。  相似文献   
92.
本文着重分析了依据地层垂直叠覆和侧向连续延伸原理和法则所建立的地层学工作方法,应用于大陆造山带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困难。提出将大陆造山带的地层体划分为斯密斯型、有限斯密型和非斯密型三种基本类型,并重点论述了有关构造岩石地层、混杂堆积岩、变质杂岩等的划分与命名方案,提出了造山带地层学研究的工作准则和构造岩片填图法在1:5万区调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93.
东秦岭-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部早古生代变质火山岩系具有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块、辉绿岩墙群以及变质的沉积岩断片共同构成蛇绿混杂岩带。它们原来形成在华北断块南部大陆边缘的早古生代边缘海盆地的洋壳上。这个边缘海盆地的产生与华南洋壳海域岩石圈断块在晚前寒武纪时期向北俯冲有关,是震旦纪古边缘海继续扩张的结果。在加里东末期到海西早期,扬子断块与华北断块发生碰撞,边缘海闭合。  相似文献   
94.
鲁浩  刘欢  万鹏 《西北地质》2021,54(4):1-15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出露多条蛇绿岩混杂岩带,雁头山-屏障岭蛇绿混杂岩带出露于木孜塔格峰北东约100 km处。通过对雁头山-屏障岭蛇绿混杂岩带含放射虫硅质岩的研究,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结合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雁头山-屏障岭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环境为具有弧后盆地性质的小洋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归属为木孜塔格北蛇绿混杂岩带,其与西侧苏巴什及东侧阿尼玛卿等地残存的蛇绿岩共同组成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构造带,相当于青藏高原第四缝合带。  相似文献   
95.
在1∶50000地质填图基础上,运用剖面测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等方法,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内的白日切特中酸性岩浆岩岩块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日切特剖面中酸性岩浆岩岩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岩块和中酸性火山岩岩块组成,其中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1±6)Ma(MSWD=0.76),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8±3)Ma(MSWD=2.0)。花岗闪长岩为高硅,富铝、钠,准铝质,钠质钙碱性系列;中酸性火山岩为硅饱和,铝质,钙碱性系列。二者稀土元素总量(∑REE)较低,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REE配分曲线呈LREE分馏明显,HREE分馏不明显右倾特征,花岗闪长岩基本上无铕异常,而中酸性火山岩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均与岛弧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相似,与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代表了在早志留世东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火山弧产物,为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6.
塔克札勒蛇绿混杂岩带的变质作用 ,具大洋水热变质、俯冲变质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特征 ,其中以大洋水热变质作用为主。中志留世末洋盆扩张阶段 ,形成葡萄石、绿纤石相→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特征 ;早石炭世初洋壳向陆壳之下俯冲 ,俯冲变质作用不显著 ,仅见超镁铁岩具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及绢石蚀变矿物 ;早石炭世中期塔克札勒有限洋盆开始粘连闭合 ,于晚石炭世早期褶皱造山 ,使蛇绿混杂岩带产生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的退变质特征 ,使蛇绿岩带在辉长岩中由棕色角闪石退变为透闪石、阳起石和绿泥石、绢云母及绿帘石等变质矿物 ,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属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97.
甘肃北山造山带系天山-兴安巨型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地处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接壤地带。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使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广泛出露面积巨大的花岗岩体,不同造山阶段、不同构造环境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出露。笔者在甘肃北山造山带1:25万区调填图中,依据岩浆演化、序次关系、变形变质特征将测区的花岗岩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不同的填图体系。  相似文献   
98.
Architecture and Kinematics of the Dabie Orogen,Central Easter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geometry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s manifested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etro-tectonic units in three dimensions. It is identified into three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four horizons in vertical profiles and eight petrotectonic units from north to south. Three segments are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segments. Four horizons, from top to bottom, are two different meta-tectonic melange in the uppermost part, underthrust basement and cover below them, and mantle at the bottom of the profiles. Eight petro-tectonic units from north to south are: (1) the hinterland basin, (2) the meta-flysch, (3) the ultramafic rock belt (UM) Sujiahe eclogite belt (SH), (4) eclogite belt 2 (Ec2) with most eclogites of continental affinity, (5) eclogite belt 1 (Ecl1) with some eclogite of oceanic affinity, (6) the Dabie complex or underthrust basement of the Yangtze continent, (7) the Susong and Zhangbaling Groups or underthrust cover of the Yangtze continent and (8) the foreland belt. The (3), (4) and (5) units belong to meta-tectonic melange. Som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minerals such as coesite and micro-diamonds have been found in (3) and (4) units; a possible ultrahigh pressure mineral,clinozoisite aggregate pseudomorph after lawsonite, was found in unit (5). The three tectonic units are speculated to be coherent initially; the UM and SH units are suggested to be the root belt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segments respectively.The kinematics of the Dabie oroge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op-to-south thrusting during the eclogite-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top-to-north extension during the amphibolite metamorphic stage, and faults or shear bands of brittle deformation and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were formed in the post-orogenic stage since the Late Jurassic and the movement pictures of these faults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区1:25万区调构造调研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概述了青藏高原基本构造格局、青藏高原多岛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然后,结合1:25万西藏邦多、措麦区幅区调工作中地质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划分,蛇绿浸杂岩野外调查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刘建兵  J C Aitchison 《新疆地质》2003,21(1):116-117,T001
羊卓绒错混杂岩是一条长达2 000 km的构造破碎岩带,出露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该缝合带于新生代欧亚碰撞后闭合,记录了特提斯海洋中的残留部分.混杂岩发育于印度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与其以北地体的一次大的碰撞事件中.这次碰撞到底是欧亚碰撞的主事件还是一次早期碰撞事件尚不确定.由于混杂岩是碰撞期间地层不断破碎而形成的,因此地层中的任何岩石古生物学资料对于确定混杂岩的成因及形成时代是有意义的.该混杂岩中发育大量的放射虫硅质岩和燧石,它们可以提供大量的古生物学证据.文中所描述的提索期放射虫,采自于江孜县白洒村附近的一个原地岩块.为典型的东特提斯属种,可与西特提斯的属种对比,其中大部分属种为主要属种,有稳定的地层时限分布,如:Archaeodictyomitra apiarium(Rust),Archaeodictyomitra minoensis(Mizutani), Archaeodictyomitra patricki Jud,Eucyrtidiellium pyramis(Atta),和Protunuma japonicus Matsuoka &Yao,它们分别对应于在西特提斯所建立起来的“统一组合区带”(Unitary Association Zone)的8—22,9—12,13—22,12—13,7—12区带,尤其是后4个放射虫种,有非常短的地层分布,能够将地层年代确定得非常具体.这对于西藏广泛分布的海相含放射虫岩石地层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