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876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海南油田东营三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油田储层东营组三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分流间,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4个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的油气储集性能为最好,席状砂次之,分流间湾较差。本区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性质与展布,进而控制油气的储集和分布。储层评价以下部储集层最好(以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上部储集层次之(以河口坝及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中部储集层较差(以分流间湾,席状砂为主)。  相似文献   
982.
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富集地质条件,探讨了其油气分布规律,指出了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4套2类良好的油源、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2套封盖性能极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是油气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构造、构造—岩性复合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环主力生油凹陷、沿短轴分布的砂体与燕山期的古构造及喜山期改造加强的构造叠置、多期活动的油源断裂控制油气是油气分布聚集的规律;中部凹陷区的深挖细找,山前褶断带、火焰山背斜带及逆冲断裂上下盘构造,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3.
歧口凹陷湖盆特征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歧口凹陷湖盆基本特征,剖析构造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探索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湖盆自古近纪-新近纪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拗陷期三大演化阶段,现今表现为多隆多凹、盆岭相间的分布特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幕式演化影响,湖盆断裂以NE、近EW向为主,主断裂以侧接、转换为特色.凹陷主要发育潜山构造带、断阶构造带、盖层滑脱型断裂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富集特点差异明显.根据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认为海陆调解带裂缝油气藏的勘探、远源缓坡区沿断裂构造脊的中浅层勘探及大断裂控制的"Y"字型浅层构造及两侧火成岩勘探是下步工作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84.
The uplift is a positive structural unit of the crust. It i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continental dynamics owing to its abundant structural phenomena, such as fault, fold, unconformity and denudation of strata. Meanwhile, it is the very place to store important minerals like oil, natural gas, coal and uranium. Giant and large-scale oil and gas fields in China, such as the Daqing Oilfield, Lunnan-Tahe Oilfield, Penglai 19-3 Oilfield, Puguang Gas Field and Jingbian Gas Field, are developed mainly on uplifts. Therefore, it is the main target both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for geological study. The uplift can be either a basement uplift, or one developed only in the sedimentary cover. Extension, compression and wrench or their combined forces may give rise to uplif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plifting, such as formation, development, dwindling and destruction, can be taken as the uplifting cycle. The uplifts on the giant Precambrian cratons are large in scale with less extensiv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uplifts on the medium- and small-sized cratons or neo-cratons are formed in various shapes with strong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structure. Owing to changes in the geodynamic environment, uplift experiences a multi-stage or multi-cycle development process. Its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superposition of multi-structural layers. Based on the basement properties,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and development sequence, uplif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types--the succession, superposition and destruction ones. The succession type is subdivided into the maintaining type and the lasting type. The superposition type can he subdivided into the composite anticlinal type, the buried-hill draped type, the faulted uplift type and the migration typ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cales and superimposed styles of uplifts in different cycles. The destruction type is subdivided into the tilting type and the negative inverted typ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uplifts and their controlling effects on sedimentation and fluid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lthough the uplift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types store important minerals. Uplifts and their slopes are the main areas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y usually become the composit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ones (belts) with multiple productive formations and various type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985.
在对渤中凹陷进行大量精细地震解释基础上,按照断层的发育过程,将渤中凹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断裂划分为消亡型、继承型、继承-改造型和新生型。结合目前所发现的油气藏分布特点,确定不同类型断裂对油气的运移和成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消亡型断裂是由早期伸展作用而成的正断层,古近纪发育,新近纪停止活动,与该型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很少;继承型断裂是从古近纪到新近纪持续受伸展作用形成的正断裂,因长期活动,该型断裂以垂向输导油气为主,以油气成藏为辅;继承-改造型断裂在古近纪受控于伸展作用,而在新近纪受控于剪切作用,该型断裂不但有利于油气的输导和运移,而且利于油气的成藏;新生型断裂在新近纪时期受强烈的剪切作用所形成,其与继承型或继承-改造型断裂相伴生时较有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986.
油气聚集系数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聚集系数是油气资源评价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参数, 影响因素复杂, 如何科学取值一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结构模型, 对油气成藏体系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三高”原则选取刻度区, 利用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求取刻度区的油气聚集系数, 将各油气成藏体系与刻度区类比求取相应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运用该方法求取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结果表明, 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变化较大, 在9%~14%之间, 用该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较过去用一个统一的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更接近地质实际.实践证明, 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成藏体系, 结合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 可以对聚集系数进行定量预测, 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资源评价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987.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稳态流动和周期性(幕式)瞬态流动是沉积盆地流体的 2种流动方式。幕式流体流动是压力和应力的作用引起地层周期性破裂或断裂、先存裂隙周期性开启的结果。幕式成藏是沉积盆地中油气与地层水组成的混相、不连续流体的多期次充注/聚集过程,超压顶界面附近、底辟和深断裂附近是幕式成藏的有利场所。与油气稳态连续聚集过程相比,幕式成藏更快,大 中型油气田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根据传统模式难以成藏的年轻圈闭可成为有效的勘探目标。幕式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体成份和流动过程的不连续性、流体流动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快速变化及流体流动的多期性和周期性。流体的时空非均质性、流体流动的瞬态温度响应和运移相态分异及其揭示的多期流体相互作用是幕式成藏的有效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988.
黄仁春 《现代地质》2014,28(2):412-418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有关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来源以及雷口坡组是否具有生气潜力还存在争议。研究表明雷口坡组泥质白云岩与泥质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0.72%,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雷口坡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干燥系数为0.99。不同于其他海相层系天然气,其CO2和N2含量较少,总量<10%,仅含微量的H2S;它们的甲烷碳同位素相对较重(-31.5‰~-36.3‰),而乙烷碳同位素较轻,基本上都小于-28‰(-27.7‰~-36.6‰),且部分气呈δ13C113C2反序分布,属高-过成熟海相油型气。其烷烃气系列碳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上覆的须家河组陆相天然气,也有异于下伏飞仙关组-长兴组海相气,具有不同的气源,经与雷口坡组烃源岩轻烃组成的对比,认为其气源主要来自本层位。成藏条件分析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的富集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控制,只有紧邻烃源岩发育的浅滩相白云岩/裂缝型灰岩构成的“岩性圈闭”才能形成天然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989.
为了解析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成因与成藏机理,采用地球化学途径对岩性油气藏最为发育的牛庄洼陷的原油、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烃类化学成分分析与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牛庄洼陷以沙三中为主的岩性(含透镜体)及其相关油气藏原油普遍具有低Pr/Ph值(<1)、相对较高的甾烷、伽玛蜡烷丰度等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特征,与沙三中烃源岩(Pr/Ph>1)无相关性,与沙三下亚段烃源岩(Pr/Ph>1、伽玛蜡烷含量低)也有明显的非相似性.沙三中亚段的岩性及其相关油气藏油气并非以沙三中为主力烃源岩,而是表现出沙三下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某些特性,暗示以往所确认的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极为发育的牛庄洼陷油气成因复杂,油气成藏模式很难用传统的“自生自储”来描述.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中混合了相隔数百米的沙四段成因油气指示隐蔽油气运移通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0.
采取伊通盆地鹿乡凹陷星27井、星10井、星3井等3口井双阳组岩芯砂岩样品,对与有机包裹体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并且对双阳组储层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阳组存在5~6期热液活动,可划分出4幕油气充注:第一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永吉组沉积末期--万昌组沉积早期,时间为37.8 Ma±;第二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万昌组沉积中期,时间为33.8~30.5 Ma±;第三幕次油气充注发生在齐家组沉积早期,时间为24.9 Ma±;第四幕油气充注发生在齐家组沉积末期--岔路河组沉积早期,时间为19.8~16.8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