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823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海潮负荷对自由核章动参数拟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重力潮汐观测资料 ,利用根据不同海潮模型获得的负荷重力改正值对观测数据作海潮改正 ,拟合了地球自由核章动 ( FCN)共振参数。结果表明 FCN的本征周期为 435 .2恒星日 ,品质因子为 4730 ,复共振强度为 ( - 6.34× 1 0 - 4,- 0 .0 9× 1 0 - 4)°/h。不同的海潮模型对 FCN本征周期和共振强度实部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 ,差异分别不超过± 1 .6%和± 7.7% ,对品质因子 Q值和共振强度虚部拟合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基于 Ori96全球海潮模型得到的重力改正值可以很好地解释武汉基准台周日重力潮汐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102.
广西东平锰矿半氧化带中的菱锰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矿床地质背景,从时间空间分布,晶体形态,显微镜鉴定,X射线衍射曲线,电子探针分析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对碳酸盐锰矿半氧化带中的菱锰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104.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物质来源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多金属结核丰度、品位、多波束地形测量、深拖光学覆盖率探测、地震勘探等一系列调查资料综合研究表明:①东区和西区结核在其化学成分和形态上有差异,但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能按区域断然分开;②因子分析得出东、西两区结核4种主因子是Mn组元素Mn、Cu、Ni、Zn,Fe组元素Fe、Co、Ti、Sr,岩源组元素Si、Al、K,生物元素Ca、P;③西区结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海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沉淀,火山成矿作用使结核富集和丰度增加,趋势面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表明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底坡度≤5°地区,该地区的结核量占总结核量的89.62%,坡度>5°地区结核量占10.38%;④东区结核丰度、覆盖率、地形三者变化一致,重大相变距离为10~15km,来自地幔成矿物质通过玄武质洋壳裂隙和断层,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球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如基底岩浆房活动可能对结核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⑤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矿带的形成应归于海底板块扩张活动的一种资源效应和经后期表生地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大洋多金属结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多金属结壳的类型,产状,成分,结构,分布等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广泛发育,但成矿特征较大地受地形,水溶,基岩类型等成矿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06.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7.
拉鸡山裂谷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 6 50km ,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 ,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通过作者在拉鸡山多年的野外调查工作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 ,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 ,区内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新生代早更新世 ,拉鸡山巨型断裂带发生左旋走滑运动 ,导致断裂带弧形转折部位强烈崛起 ,形成雄伟高山。  相似文献   
108.
西沙群岛砗磲壳体碳、锶同位素研究及其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勇  杨杰东 《地质学报》2001,75(2):151-155
本文系统地测定了西沙群岛中双壳类鳞砗碟壳体碳、锶同位素,结果发现鳞砗碟壳体的碳、锶同位素的生长变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碳同位素受到鳞砗碟新陈代谢作用的影响,幼年时期壳体的δ^13C变化,幅度小于发育期,这主要是由于鳞砗磲体内在幼年期能量的消耗大于发育期。通过与其壳体上的生长纹的对比,碳同位素的周期就是生物年生长周期。锶同位素的周期性主要是由于附近大陆年周期性降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它不受生物生长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鄂东北早元古代沉积变质锰矿是我国时代最古老的锰矿之一,是由早元古代锰质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后又经风化富集形成工业矿床。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元素和矿物组合复杂,具有独特性。本文研究了各种组分的演变关系和元素集散因素,为锰质碳酸盐岩在高压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及其后表生作用中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对γ-MnO_2和β-MnO_2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对于200.0mg碳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γ-MnO_29.13~45,6mg;β-MnO_24.56~36.5mg,在线性范围内测量7次,其RSD分别为0.59%~5.28%和O%~5.72%。同时对γ-MnO_2和β-MnO_2的混合试样及湘潭电解二氧化锰也进行了定量测定,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1%~12.4%和1.96%~7.52%。该方法进行物相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经济和不经化学分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