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选取南海北部下陆坡-深海平原过渡带典型沉积柱状样,通过对其沉积有机质的整体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表征,探讨了南海下陆坡-深海平原区沉积有机质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赋存状态、来源变化以及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与冰期/间冰期旋回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冰期时对应高值,间冰期时对应低值;而有机质稳定氮同位素(δ15N)表现为全新世时其值偏低,末次冰消期其值偏高,与气候旋回没有相关性; C/N值和δ13Corg值都表明南海北部下陆坡沉积有机质来源是陆相和海相的混源,且在末次冰期/间冰期尺度上主要以海相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622.
北京市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河道断面,进行河道0~60 cm深度沉积物对氨氮、磷酸盐的吸附/解吸批平衡静态试验研究,采用多种动力学模型分析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提出适用于北运河沉积物吸附/解吸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北运河典型断面各深度的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解吸过程总体呈现3个阶段:快反应阶段—慢反应阶段—平衡阶段;在0~0.5 h的快反应阶段可完成吸附或解吸总量的60%,且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2)北运河各断面对氨氮与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表现为S(榆林庄)S(土沟)S(和合站);对氨氮的平衡解吸量表现为S(土沟)S(榆林庄)S(和合站),对磷酸盐的平衡解吸量表现为S(和合站)S(土沟)S(榆林庄),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平衡吸附与解吸量随断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表层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能力较强.3)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各深度沉积物的吸附/解吸过程拟合最优,模型参数公式为k2=S-0.369max+0.163;qe=0.022 Smax+18.077 Kf+41.947.通过模拟得出在400 mg/L氮、磷浓度下吸附于沉积物中的氮、磷污染物会随着解吸过程释放52%~80%的氨氮和6%~42%的磷酸盐,可能不仅二次污染上覆水体,还随河水下渗从而对地下水质形成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23.
624.
Increased population leads to land use (LU) changes from natural to urban and agricultural LU. These disturbances not only decrease the natural treatment potential but they also worsen surface water quality (SWQ).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assess studies about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LU changes on levels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bodi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needed for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not always fully consistent. These contradictory results can sometimes be explained by field measurements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different features of landscapes, air deposition rates on ground surfaces, and groundwater flow interactions with surface water. Integrated modelling has been suggested to overcome these inconsistencies. Physical‐based and empirical models are the most popular approaches for LU‐SWQ studies. Generally, anthropogenic LU such as agricultural and urban areas usually enhance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much more than natural lands such as forest and barre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metropolitan areas instead of rural areas, establishing high‐standar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practicing efficient fertiliser application would ameliorate the poor nutrient conditions in SWQ. Riparian vegetation, grassed swales, and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wetlands as buffer zone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natural water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625.
以湿地植物菖蒲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观察3个浓度梯度的氮磷污水(处理组1、2、3依次为N:40 mg/L、P:4 mg/L;N:80 mg/L、P:8 mg/L;N:120 mg/L、P:12 mg/L)对其胁迫后的根系释氧和通气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氮磷胁迫明显抑制菖蒲株高和根系长度的生长,减少植物根系数量;高氮磷胁迫还可以增加植物根系释氧量和促进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由于根系长度和数量的减少,处理组的根系释氧总量不及对照组;高氮磷胁迫不改变菖蒲根系释氧趋势,根尖最大,离根尖越远释氧越小.研究还发现,根尖释氧量大小和通气组织呈正相关,根基和根中部释氧量与通气组织关系不显著,说明植物通气组织的形式更有利于根尖释氧.  相似文献   
626.
亚热带地区典型水库流域氮、磷湿沉降及入湖贡献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汤浦水库流域氮、磷湿沉降对水库水体营养的贡献率,本研究对2014 2015年的汤浦水库流域4个采样点的雨水及3条溪流进行样品收集,测定其中磷和不同形态氮的质量浓度,分析汤浦水库流域大气湿沉降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估算氮、磷营养盐湿沉降对汤浦水库入库负荷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湿沉降中总氮(TN)平均浓度为1.02±0.58 mg/L,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浓度占TN浓度的比例分别为60.65%、34.07%和5.28%;总磷(TP)平均浓度为0.033±0.028 mg/L.4个采样点湿沉降中氮、磷浓度均表现为冬春季(少雨季)高、夏秋季(多雨季)低.空间上,王化点位的各形态氮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采样点.TN和TP年均湿沉降通量约为18.15和0.62 kg/(hm~2·a),年均沉降总量为834.94和28.39 t;库区TN和TP水面湿沉降量为24.14和0.82 t,直接贡献率占河流输入的1.77%和3.07%.湿沉降来源的氮、磷营养盐随河流输入的间接贡献率为8.3%和4.6%.综上所述,氮、磷湿沉降是水库外源营养的重要输入部分,深入掌握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入库贡献率是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和减轻水库外源营养输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27.
Nitrogen occupies a high content in crust and in atmospheric circle. It is one of the main elements in organism and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sedimentary circle. Although nitrogen is little in crude oil, to a cer-tain degree, it influenc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oil, such as viscosity and density[1]. In reservoir the nitrogen-bearing compounds can form ion bonds or hydrogen bonds with substances on rock and form van der Vaals’ force among moleculae so they affect and alter the …  相似文献   
628.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解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利民  王水  韩敏  何卿  潘国权  王春 《湖泊科学》2010,22(3):315-320
本文比较全面地调查了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水体氮磷污染严重,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其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总负荷量的60.2%、52.5%和52.9%.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纺织印染是污染物排放最大的工业行业.张家港市和江阴市为氮磷污染的主要贡献地.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氮磷污染削减目标,氨氮、总氮和总磷污染削减率分别达32.4%,51.8%和51.1%.最后,从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河道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望虞河西岸地区的氮磷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29.
630.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氮磷形态与释放风险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矩阵的统计分析手段,对长江中下游湖群共18个湖泊的沉积物氮磷释放风险以及湖泊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氮磷形态以及其他相关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分析。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环境差异是造成氮磷释放风险的主要原因。氮磷释放风险与铁磷、藻类可利用磷、总氮、总磷、上覆水氮磷含量、间隙水氮含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决定磷酸盐释放风险的主要形态磷是藻类可利用磷和铁磷,其他形态磷或者含量较低或者不易被转化释放,对磷酸盐释放风险影响较小。有机磷含量对磷的释放风险没有直接决定作用,但它与有机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