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How to select a limited number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SGMRs)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the seismic collapse capacity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The collapse capacity is considered as th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drift‐related dynamic instability in the structural system.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select, from a general set of SGMRs, a small number of subsets such that each can be used for th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mean collapse capacity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structures, i.e. of single degree‐of‐freedom systems with a typical behaviour ran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first applied, to determine what degree of similarity exists between each selected small subset and the general set of SGM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best way to group structures, resulting in a minimum number of SGMRs in a proposed subset. The structur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groups, and for each group a subset of eight SGMRs has been proposed.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validated by analysing a first‐mode‐dominated three‐storey‐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by means of the proposed subset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set of SGMR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ean seismic collapse capacity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subsets with less dispersion than by the recently developed improved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scaling the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records to match the conditional mean spectrum.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
以探地雷达、电磁测深、钻探等技术方法获得野外数据及数字高程(DEM)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利用非线性的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程、太阳辐射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通过自身的交叉验证及对比年平均地温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总体分...  相似文献   
83.
经济开放和城镇化大幅度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3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经验。内陆地区经济赶超更加受到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挑战。在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以重庆40个区县为例,通过对其城镇化水平、开放度、技术水平、区位指数及城镇建设用地综合效率进行测算,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重庆40个区县在开放条件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区位因素并不像在沿海地区一样对土地利用效率起着显著性作用;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严重依赖于物质资本投入密度,而不是人力资本投入密度;极低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大量缺乏训练的劳动力涌入城市,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提高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城镇化极为显著地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而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二者并没有形成理论上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合力。  相似文献   
84.
和法国  谌文武  韩文峰  张景科 《岩土力学》2009,30(12):3803-3807
SH作为一种环保型、节约型有机高分子固化材料,用于沙漠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不同浓度SH、不同加固方式对沙体进行加固,加固后沙体微结构会发生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能也会出现显著变化。通过图形处理软件对固化后沙体的SEM图像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性能参数与微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各向异性、等效直径、扁圆度、充填比和面积比是对固化沙土力学性质影响较为显著的5个微结构参数。从微观角度证明了SH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分子固沙材料。  相似文献   
85.
以多年的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策勒绿洲50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基于GPS现场定位,应用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终对该绿洲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农业科技进步和水土资源的限制等3大类因素是影响耕地数量的3个主成分,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整个塔里木盆地南部绿洲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为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87.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geomorphic variables from 23 forest stream reaches in southeast Alaska result in successful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ristine streams and those disturbed by land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timber harvesting and associated road building. Results of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indicate that a three-variable model discriminates 10 disturbed from 13 undisturbed reaches with 90 per cent and 92 per cent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espectively. These variables are the total number of pools per reach, the ratio of mean residual pool depth to mean bankfull depth, and the ratio of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the median surface grain size to bankfull shear stress. The last variable can be dropped without a decrease in rate of correct classification; however, the resulting two-variable model may be less robust.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hannel units, including pool types, can also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disturbed from undisturbed reaches and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assessment of aquatic habitat condition. However, channel unit classification and inventory can be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error and observer bias. Abundance of pool-related large woody debris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pool frequency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channel morphology. Results of this study yield a much needed, objective, geomorphic discrimination of pristine and disturbed channel conditions, providing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channel assessment and restor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棱梭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自金门、厦门、虎门、湛江、北海和防城港6个地点邻近海域的棱梭群体样本的形态和矢耳石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棱梭样本的形态研究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地标形态学开展,对矢耳石的形态研究则将传统耳石形态分析法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相结合,形态和耳石形态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棱梭形态量度指标提取的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5. 868%,从85个耳石形态指标提取的前2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 290%,根据临界值85. 000%可以推断这6个棱梭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上的差异不能够单独依靠少数指标来判断;聚类分析的结果总体显示出群体间差异与地理距离等因素相关联的分布规律;在判别分析中形态学量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5. 9%,而耳石形态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略低,为69. 3%;对棱梭形态量度指标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湛江棱梭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量度指标较少。栖息地环境、饵料组成和海流等可能是导致形态学差异和耳石形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理化因子的相似性和群体间的交流会减弱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
面域拓扑图是一种利用区域面积大小定量表达区域属性信息的可视化方法。由于其区域面积本身已经表示某一变量,因此这更有利于双/多变量的制图表达。针对目前基于面域拓扑图的双/多变量表达方法中存在的难以表达相邻区域之间基本状况和不利于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差异表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双/多变量的连续面域拓扑图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格网密度补偿和积分步长逐步试探的方法对基于扩散模型的连续面域拓扑图生成算法进行部分优化,完成基本变量的表达,然后分别通过空间内插和符号扩展完成第2和第3变量在连续面域拓扑图中的表达。最后以慕尼黑市人口密度和银行/ATM分布(双变量)数据以及奥格斯堡市人口密度数据、幼儿园分布以及规模数据(多变量)为试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
沈明洁  胡守云  U.Blaha  闫海涛  W.R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13-1120
对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旁采集的土壤柱状T01剖面的磁学参数和金属元素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内现代交通导致的土壤磁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含量呈同步垂向变化趋势.来源于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是土壤剖面上部(0~8 cm)磁性和金属含量增强的主要原因,8cm以下,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含量较低,磁性颗粒变化稳定,基本代表了该地区土壤的自然背景.尽管土壤岩石磁学分析表明剖面上下部受污染和未受污染样品的磁载体均是粒度较粗的多畴磁铁矿,但是结合磁参数比值曲线,说明底部样品的磁颗粒的粒度较顶部偏细.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没有影响磁颗粒的粒度特征.指标聚类等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元素(Pb,Zn和Cu)含量显著相关;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磁参数可用于追踪、识别交通污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状态,揭示不同深度土壤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