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490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ecent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e value of employing the idea of networks to describe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today's globalizing economy. Networks facilitate flows of knowledge, ideas, managerial techniques and capital between firms both within and across political borde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s through which information is created, given value and exchanged is fundamental to an understanding of not only contemporary but also historical pattern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e focus on the networks of the capitalist elite running 12 maj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ctive across British imperial territories, between c .1900 and c .1930. An examination is made of the economic and spatial interlocks between firms created by board members who were multiple directors. Social underpinnings of multiple directorates are examined by exploring the common, overlapping social spheres within which individuals engaged. A clearer grasp of the ways in which corporate activity operated in the early 1900s can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ntext of global economic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LT)近夜侧的部分。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Kp值为2-3之间时多重极光弧有较大的出现率,这说明中等地磁活动情形下午后多重极光弧有较高的出现率。事件分析表明多重极光弧的强度变化与地磁Pc5脉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有类似的频谱特征,这说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可能与同时出现的Pc5地磁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43.
GB/T 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范是在总结原有规范基础上进行修订的,目前,新规范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依据新规范审批的建设工程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因此,在建筑面积测量中如何正确用好新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规范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便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正确使用新规范。  相似文献   
44.
高建筑对周围建筑雷击保护距离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先导连接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选取近地面层为研究区域,保持方案中其他基本参量不变,通过改变闪电的空间形态,在同一建筑分布的背景下进行多次闪电模拟。研究多个建筑之间的屏蔽作用以及建筑雷击保护距离与建筑相关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建筑对矮建筑具有屏蔽作用,并存在一个临界保护距离,当高、矮建筑高度分别为190 m和165 m,宽度均为20 m时,建筑之间的距离在12 m以内,矮建筑受高建筑完全保护不遭受雷击;建筑之间的距离超过12 m,矮建筑遭雷击次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5.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相似文献   
46.
尽管单一逆境条件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已被广泛重视,然而对于多重逆境条件对藻细胞生长生理的研究仍有空白。本研究通过测定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ert)光密度(OD750)、叶绿素a含量(chl a)、光合作用效率(F_v/F_m)、碳氮比(C/N)等多个生理指标,分析其在9种环境下(常温光照、低温和低温黑暗三种物理环境,结合全营养、缺氮、缺磷三种营养状态)对多重逆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重逆境条件下,单一物理逆境因素(低温或黑暗)较氮限制或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和生理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营养限制并同低温环境双重作用对生物量和碳氮比产生显著性影响(P0.01)。此外,低温和黑暗条件耦合作用下,SYTOX Green染色强度处于较低水平,chl a稳定、F_v/F_m有所升高,强壮前沟藻在逆境环境下作为群体的衰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47.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vary over space and time due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within the atmospheric layer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these interactions are modulated by topography and artificial structures. Hence, characterizing wind behaviour over large areas and long periods is a complex but essential task for various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to discover wind patterns by integrating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and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The approach relies on the use of the Linear time Closed pattern Miner sequence algorithm in conjunction with a time sliding window that allows the discovery of all sequential patterns present in the data. These patterns are then visualized using integrated 2D and 3D coordinated multiple views and visually explor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 from a spatial, temporal and attribute (type of wind pattern) point of view. This proposed approach is used to analyse 10 years of hourly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data for 29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15 main sequential patterns in the data. The spatial task shows that weather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same region do not necessarily experience similar wind pattern. For within the selected time interval, similar wind patterns can be observed in different stations and in the same station at different times of occurrence. The attribute task discovered that the repetitive occurrences of chosen pattern indicate as regular wind behaviour at different weather stations that persisted continuously over time. The results of these task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nteractive discovery facilit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wind dynamics in space and time.  相似文献   
48.
基于潍坊市寿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工程与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更新工程,探索了省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联动更新的工作模式,提出了通过建立多比例尺基础框架数据的方式,建立省市基础框架数据库的联系,通过增量更新的模式完成省市两级基础框架数据库联动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王秋玉  曾刚  吕国庆 《地理学报》2016,71(2):251-275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来源.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基于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12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借助SPSS,UCINET,ArcGIS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网络的创新主体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创新合作的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高校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源泉;市域空间合作成为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单元,国家空间是欠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工科高校等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态势是导致创新网络层级特征的主要因子,科技资源富集的行政中心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集聚地,创新源泉和创新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50.
基于多元对应分析的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姚华军  高伟  冯春涛  李闵 《地质通报》2016,35(5):842-849
目前地质公园的分类难以针对具有多重价值属性的各类地质公园提出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模式。提出基于综合价值的国家地质公园分类模式,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与小组讨论获取了35个国家地质公园的量化综合价值评价指标数据,应用多元对应分析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最后将35个国家地质公园分为禀赋型地质公园、生态型地质公园、成熟型地质公园、均衡型地质公园和发展型地质公园五大类,为国家地质公园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