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汶川及芦山地震余震分布的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IS点格局方法,从余震点分布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区与点空间距离格局的关系角度研究了汶川及芦山余震点格局.结果表明:余震在较小尺度内接近随机分布且关联效应明显; 在较大尺度内余震聚集分布,空间距离关联仍呈幂律关系,无标度区间的上下限与不同烈度区的长短轴间存在关联.汶川、 芦山余震形成东北—西南向矩形的热点、 次热点分布区,区域内最邻近指数为0.99,0.76; 映秀Ⅺ度、 芦山Ⅸ度烈度区内最邻近指数分别为1.02和0.95,显示余震点在强烈度、 高聚集区内趋向随机分布.余震点距离关联特征表明:汶川余震在13.5—20 km和30—43 km区间,芦山余震在7—14.5 km区间内关联程度显著; 汶川余震在66—82 km、 225—236 km、 317—321.5 km区间以及芦山余震在15.5—22 km、 23—32.5 km、 33.5—43.5 km区间仍呈幂律关系. 该结果与汶川地震Ⅺ—Ⅸ度、 芦山地震Ⅸ—Ⅶ度烈度分布区域的长短轴存在一定关联,321.5 km和40 km与两次地震主破裂面长度也较为吻合. 对比核密度估计与地震烈度图可以看出: 带宽越小,核密度面积与较高烈度区域的一致性越大; 随着带宽的扩大,核密度面积与烈度区的差异也越大.  相似文献   
852.
水平层状介质上的电偶源产生的电磁场数值解是含有零阶和一阶贝塞尔函数的无穷积分,这类积分实质上是汉克尔变换式。通过3种方案的计算实例,说明快速汉克尔变换滤波系数的选取对正演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加长滤波系数能明显提高计算精度,使正演结果真实地接近实际;相反,滤波系数区间过短会出现场值的畸变,视电阻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合理选取滤波系数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853.
油气储层裂缝定量描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裂缝发育区带、裂缝密度以及连通性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参数。文章在详细综述储层裂缝定量描述的必要性、地质意义、分维描述、人工智能模糊描述及微观描述等定量描述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裂缝系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裂缝预测方法,进而介绍了定量描述法在裂缝预测中应用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854.
徐凯军  李猛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7):3102-3111

复电阻率法在矿产、油气勘探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认识复杂构造的复电阻率法电磁场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自适应有限元方法,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引入Cole-Cole模型,实现了电偶源2.5D复电阻率法电磁场正演,可以模拟复杂地形和地电结构,正演结果更符合野外实际地质情况.通过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半空间模型解析解、层状介质和起伏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复杂地电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系统分析了地形、激电参数、复杂构造对复电阻率法电磁场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85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W7.3地震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尼泊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的非均匀性,结合震源机制解、地壳速度结构、精定位后的余震分布及InSAR反演结果,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对一个地震周期内断层摩擦行为和块体变形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地表同震形变、形变反演的同震破裂、历史地震时空演化进行对比,在确认该三维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后续地震的可能位置,认为在1934年比哈—尼泊尔MW~8.1地震以东区域,还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在最大余震MW7.3地震东南部位,还存在发生中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56.
郑懿  曹俊兴  何晓燕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0):4126-4135

天然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及区域内的地下岩层渗透率常常会发生显著改变,其变化曲线显示出独有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机理较为复杂,传统渗流理论尚不能给出合理解释.针对这一问题,从震后渗透率变化规律入手,深入分析了地下岩层裂缝体系对渗透率的影响,给出了裂缝结构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岩层黏弹特性以及天然地震所产生的地下岩层体应变特征,基于裂缝体系分维度正比于外部应力的实验事实,将黏弹体应力松弛机制引入该体系,对裂缝分形渗透率模型进行了含时推广,建立起震后地下岩层渗透率的时间演化模型,理论预测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形裂缝渗透率松弛效应’这一全新概念.本研究为震控流体运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揭示震后断层恢复机制,探讨断层活动与孕震的关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7.
提出了基于ICA纹理特征维数减少的方法,通过QuickBird多光谱影像的实验证明,ICA对各种纹理特征降维的普适性最强,类别可分性最高。  相似文献   
858.
矿床储量规模分布的分形模型及其分维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储量规模预测在矿产勘查和评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其预测的最主要手段是建立矿床储量规模分布的数学模型.根据矿床储量的统计自相似性,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矿床储量规模的分形模型.同时,通过模型及其分维值的数理分析,得出不同分维值的地学解释,讨论了分维的线性与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估计法.  相似文献   
859.
土的微观结构是决定其工程性质的内在因素,尤其是土的孔隙特征,是反映土的状态及强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西部盐渍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本文利用压汞法对农安地区不同深度盐渍土的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的孔隙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深度孔隙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结合分形理论可知,该地区土中孔隙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孔隙的分形维数D随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将研究区各深度盐渍土的孔隙分为3个等级:大孔隙(d30m),中孔隙(7m d 30m)和小孔隙(d7m)。土的各种理化性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其孔隙特征,从而影响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吉林西部盐渍土的强度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0.
分形理论是宏观上定量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有效手段。以阳泉新景矿高煤级煤样品压汞数据为基础,建立分形几何模型,定量描述了孔隙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孔隙以纳米孔为主,孔径、比表面积及孔容也集中分布在纳米孔段。煤样孔径65 nm以上的孔隙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分维值分布范围为2.89~2.99,体积增量呈现阶段式的变化,孔隙结构复杂;孔径65 nm以下孔隙几乎无分形特征,比表面积增量与孔径在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关系;基于分形特征及分子运动规律,将储层孔隙以孔径65 nm为界划分为扩散孔和渗透孔2个大类6个小类。分维值与体积孔隙中值半径、总孔隙体积呈负相关,与孔径65 nm以上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与孔隙度无相关性。分形分维值对储层结构具有较全面的表征能力,可以作为综合指标在煤储层孔隙研究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