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3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2657篇
测绘学   630篇
大气科学   1058篇
地球物理   3566篇
地质学   6677篇
海洋学   961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575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小波多尺度分析在煤田火烧区磁法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波多尺度分析原理,分解磁异常。理论模型及实例分析表明,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分解后的磁异常,可按需要区分不同地质意义,突出目标地质体,抑制干扰,划分煤田的火烧区烧变岩边界。  相似文献   
982.
东岗断裂的能动性问题争议较大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模拟计算结果 ,对东岗断裂的能动性问题进行研究 ,认为断裂西端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东岗断裂为能动断层 ,不会对温坨子厂址稳定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83.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构造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种构造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本文从构造变形场的角度 ,分别分析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及邻区伸展构造组合、挤缩构造组合、走滑构造组合和垂直构造组合的不同类型 ,分析了相同构造活动期不同部位构造组合的并列和干涉 ,以及不同构造活动期构造组合的叠加复合。对构造组合的分析和归并 ,实现了大中小型构造的衔接 ,对油气构造的成藏控制机制分析及油气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4.
近40a江苏省冬季气温异常的演变及其涨气背景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1961-1998年江苏省11个站点冬季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江苏省冬温异常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同期及前期500hPa高度距均,海温距平场的特征,指出冬季异常冷年,同期与前期500mPa高度距平场主要表现为亚洲-太平洋地区阻塞形势发展,经向环流加强,同期至前期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持续负距平。而暖冬同期与前期500hPa高度距平场的特征特征是,西太平洋海温为持续负距平。而暖冬同期与前期500hPa高度距平场的特征是,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亚欧大陆中高纬 纬向环流占优势,同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具有厄尔尼诺的特征,但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具有由负向正转变特征。  相似文献   
98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6.
艾子 《气象》2003,29(4):24-27
2002年春末夏初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1~12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纬度地区纬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 - ”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7月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典型阻高;东亚夏季风偏强,南亚夏季风及热带对流指数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987.
利用1995~1997年东北地区23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1950~1996年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1980~1994年全球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太平洋各区域的海温异常与低温冷害之间的可能联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4.28%)基本表示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场,存在着3~4年、6~8年和准16年的主周期,其中6~8年的主分量信号最强。在年代际尺度上,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由气温偏冷向偏暖的突变。热带西太平洋暖池(140°E~180°,10°S~10°N)是影响东北夏季气温的关键海域,那里前期冬季海表温度变化是预测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强信号。另一个关键海域是中纬西太平洋(130°E~180°,10~30°N),前期春季的海温变化也与东北夏季低温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88.
综合小波分析与分形方法进行弱磁异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喜哲  张春华 《物探与化探》2002,26(2):126-130,125
利用小波分析塔式算法对单一分形模型数据进行处理,结合"随机共振"理论,对高精度弱磁异常中的噪声和误差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依据趋势分析方法获得的剩余磁异常,提出"加窗移动"最小二乘方法对应用非整数阶微积分的布郎运动正态随机行走进行控制,为高精度弱磁异常的有效识别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89.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990.
土壤污染地球化学标准及等级划分问题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6,30(6):471-474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有害元素广泛分布引起极大关注。土壤污染将长期危及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安全。制定土壤污染等级标准十分重要。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中,土壤污染等级标准是针对调查发现的污染进行量度划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依据污染对环境影响程度确定临界值,土壤污染评价标准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标。土壤污染等级采用统一的分级标准,划分为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和地市级。标准制定是一个由局部到全局的认识,又由全局到局部的决策过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首先制定土壤污染标准及划分污染等级是笔者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