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870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25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霞  张过  沈欣  李贝贝  蒋永华 《测绘学报》2016,45(2):194-198
卫星视频每帧影像外方位元素数值存在差别,相邻帧影像间的同名点在像面位置不同,且由于每帧影像均存在几何畸变,经典的帧间的投影变换模型、仿射变换模型等视频稳像的配准模型不能精确描述帧间的同名点关系。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顾及像面畸变的卫星视频稳像算法,基于仿真的卫星视频,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2.
针对视野移动方向的判断问题,该文介绍了运动补偿的常用方法及应用,提出了基于灰度块匹配的视野移动监测算法。通过对比各种算法计算复杂度和计算时间,发现灰度投影算法准确率低、计算量较小;块匹配搜索算法中的穷尽搜索算法准确率高,但是计算量较大。为了发挥以上两者算法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形成了灰度块匹配算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灰度块匹配算法在实时监测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丁松  韩端锋 《海洋工程》2016,34(4):107-117
垂荡式波浪能装置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相对运动吸收波浪能。在以往相关的运动预报数值分析中,通常基于微幅波假设,仅考虑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运动,忽略摇杆其他自由度运动。建立并求解了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非线性联合运动方程组,分析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波浪载荷、浮子与平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数值计算系统的运动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垂荡式波能装置的运动响应与试验结果相符合。最后,应用本计算方法分析PTO(power take-off)参数对波能装置发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金瑞佳  滕斌  吕林 《海洋工程》2016,34(5):11-19
在深海中系泊的海洋平台,如Spar平台,水下部分为带有系泊的圆柱结构,其水平方向运动响应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容易在低频波浪力(源于非线性的差频效应)作用下发生共振响应,使结构发生大幅水平慢漂。当浮体的瞬时位置大幅偏离初始位置时,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会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两次展开方法,对大幅慢漂运动开展时域模拟研究。对双色波作用下自由漂浮圆柱的大幅运动响应问题进行数值分析,并与采用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的两次展开法可以计算出波浪遭遇频率的变化和波浪漂移阻尼,而这无法从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常规摄动展开法中得到,体现了两次展开法在分析大幅慢漂问题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
阿留申俯冲带位于环太平洋俯冲带最北端,是东太平洋型俯冲和西太平洋俯冲的过渡区域。该俯冲带火山岛弧距离海沟的距离从东向西逐渐增大,而形成地球上独特的岛弧火山链与海沟V字型斜交的现象。这一现象的运动学成因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阿留申俯冲带几何形态数据、运动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尝试运用构造赤道理论探讨该现象形成的运动学背景。阿留申俯冲带的几何学数据表明:从俯冲带东段(175°E)至俯冲带西段(155°W),火山岛弧距俯冲海沟的距离从80 km增加至250 km。与此同时,俯冲板片的倾角由60°减小至30°。板块的运动学分析表明:相对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东段的运动矢量为48 mm/a,向北运动;逐渐转变为西段的78mm/a,向西北方向运动。相对于软流圈,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始终向西北方向运动,速率向西逐渐增加。因此,在俯冲带的东段太平洋板块的绝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存在30°左右的夹角,而这个夹角在西段几乎不存在。太平洋板块的绝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同,会导致软流圈对俯冲板片的反作用力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俯冲角度和俯冲带宽度。太平洋板块相对北美板块和相对地幔的速度方向夹角的变化被认为是引起阿留申火山弧与海沟"V"字型斜交的运动学成因。  相似文献   
96.
Due to the inherent difficulty in directly recording the rotational ground motions, torsional ground motions have to be estimated from the recorded spatially varying translational motions. In this paper, an empirical coherency func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corded motions at the SMART-1 array, is suggested to model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ranslational motions. Then, the torsional ground motio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is derived. It depends on the translational motio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coherency function. Both the empirical coherency function and the torsional motio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are verified by the recorded motions at the SMART-1 array. The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torsional motions are also estimated.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orsional mo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al motion response spectrum is made. Numerical results presented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orsional ground motio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and response spectrum.  相似文献   
97.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collate field evidence and results from dynamic analysis on possible structural effects of strong vertical 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rom three earthquakes are presented and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failure modes of buildings and bridges attributable to high vertical earthquake forces. Analytical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for the same structural types are reviewed. These collectively confirm that structural failure may ensue due to direct tension or compression as well as due to the effect of vertical motion on shear and flexural response.  相似文献   
98.
平面SV波入射下半圆凸起地形地表运动解析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并借助辅助函数思想,给出了平面SV波入射下半圆凸起地形地表运动的一个解析解,并对解答的收敛性和截断计算精度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若干算例分析了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以及凸起地形宽度对地表运动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凸起地形对入射SV波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 该放大作用可达自由场的4倍以上. 当入射频率较低时, 位移峰值多位于半空间地表; 而当入射频率较高时,位移峰值多位于凸起地形表面.   相似文献   
99.
台湾集集大地震及其余震的长周期地震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锋  张旸  赵金宝  唐晖 《地震学报》2006,28(4):417-428
用丰富的高质量数字强震记录对台湾集集大地震及余震的长周期地震动特性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长周期地震动的强度随震级、距离及场地条件的变化情况;同时对近断层的长周期地震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集集大地震及余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的形状主要受场地条件和震级控制(D+E类场地的反应谱要比B+C类的宽,震级大的反应谱要比震级小的宽),而受距离影响并不显著;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明显受断层活动特性影响:上盘的长周期地震动比下盘的强,北部的比南部的强.   相似文献   
100.
在原有波动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波传播质点的运动和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波传播的力学作用不仅有因形变产生的应力,还存在着另一种由速度决定的不同形式的力——“动作用力”.动作用力才是波传播的根本动力.由“动作用力"和形变应力确立波的动力学方程,由这个方程,又可确定质点的运动规律.质点在波传播中一般并不作弹性振动,质点沿一个方向运动进行能量传递后,只作微弱的回复运动.质点这种运动特点才符合能量守恒.质点这种运动特点决定不同的界面性状有不同形态的反射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